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都在裁员,只有这里招人。
都在裁员,只有这里招人。
最近一个多月,XR市场格外热闹。
跑步入场的大厂们,究竟能如何搅动XR市场,是所有行业人士关注的问题。
布局XR,大厂都是什么路线?
近一年内大厂在XR领域的布局
当前大厂布局VR,已经形成了基本思路,就是在打磨硬件产品的基础上,加速丰富内容生态,但AR领域,还处在投资阶段,远不如VR高调。
今年上半年,腾讯、阿里、字节都在AR眼镜领域进行了投资。其中,1月,字节跳动投资的虚拟人李未可团队,将推出AR眼镜;3月,腾讯投资了AR眼镜厂商蜂巢科技;4月,阿里领投了AR眼镜制造商Nreal。
今年6月,阿里达摩院的XR实验室负责人谭平在发表演讲时指出,“XR互联网还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还有非常多难以准确预测的因素”。
此外,华为、小米、OPPO这些手机厂商,其实从两三年前就开始涉足XR领域,尤其是智能眼镜的研发。其中,华为去年发布的智能眼镜,可以用来听歌、接听电话等;小米曾在2018年发布VR头显,并于去年9月发布了智能眼镜的概念视频;OPPO今年3月开售的OPPO Air Glass,以在眼镜前叠加一块屏幕的方式进行“叠加显示”,支持天气提醒、实时翻译等功能。
手机厂商的这些产品,目前都停留在智能眼镜的阶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AR眼镜。不过,华为、OPPO最近都发布了AR智能眼镜专利,看来打算继续深耕。
谁在大厂做XR?
伴随着业务布局,各家大厂的XR团队也浮出水面。
根据公开信息,Pico被字节收购后,依然由原创始人周宏伟负责,团队规模现已超过千人;腾讯的XR业务线隶属于IEG事业部,总负责人为马晓轶,团队年初就开始内部活水招聘,整体规模在300人左右;百度VR产品希壤的负责人为副总裁马杰,爱奇艺孵化的VR公司梦想绽放CEO熊文,曾就职于联想集团,于2016年加入爱奇艺负责硬件研发,这之后才有了奇遇VR系列。
今年上半年,XR领域热了,对于VR领域人才的招揽强度,要明显高于前两年。
VR游戏开发者张睿今年上半年接到了七八位猎头的电话。不光是他,身边手游圈的朋友也都受到猎头的青睐。“能感觉到VR行业现在很缺人,内容、市场、技术各个层面的人都缺”,张睿说,“手游、端游领域的人都知道,原有的赛道几乎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VR还比较有潜力”。
在这一波扩招中,高薪抢人的代表公司是字节。在大规模招聘之外,也有人从内部转岗而来。据《晚点LatePost》报道,西瓜视频负责人任利峰、 抖音综艺负责人宋秉华、抖音娱乐总监吴作敏已相继转岗至VR产品部门。曾有互联网从业者指出,字节增长的机会,未来可能主要在Pico和TikTok。在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下,Pico部门相对“安全”,因此内部有很多人转来。
字节的“招聘式收购”也未停止,收购50余人的波粒子科技、布局VR社交便是例子之一。另外,收购Pico的同时,字节也收获了一个百人团队,并加以扩充。据报道,被收购前,Pico原有团队规模已经达到了300人,而到2021年底时,Pico团队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
另一家加速布局的大厂腾讯,也动作频频。
漫漫征途才刚刚开始
资金实力雄厚、资源充沛的大厂们,跑步入场XR,优选VR不难理解。
“目前大厂们集中的C端VR产品,基本都是在走Meta已经验证过的路子。”陈鹏分析称。市场已经出现成功案例的情况下,大厂表现出的爆发力会比较强,有资本对用户进行疯狂补贴,也有充足的预算去购买内容。
以Pico为例,调目标、降价格,很明显的就是在烧钱抢市场。陈鹏指出,618期间Pico推出了半价优惠、1799元买产品的活动,这个价格比很多线下经销商拿货还要便宜,那一定是卖一台、亏一台。
大厂烧钱卖硬件,实际也是为将来的用户软件付费铺路。“VR领域,软件应用层的红利正在到来”,陈鹏判断,近几年,VR大概率还会保持专用设备的形态,大部分厂商将选择像苹果一样,打造软硬一体、垂直的、相对封闭的生态。
如大朋VR高管Neo所言,当前市场上做C端VR一体机产品,没有上百亿的投入和数年的累积,很难说能取得大规模、实质性进展。
尽管Pico的团队规模和投入在国内都不算小,但和Meta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有数据显示,Meta在2021年初团队规模达58604人,其中AR/VR部门的人数约占整个公司17%,有将近1万人。Neo指出,Meta Quest 2在2021年销量破千万台之前,Meta至少重金投入了5年。仅仅在2019年到2021年,Meta就亏损了超210亿美金。
而缺内容、缺人才,才是国内VR行业的最大难题。
张睿虽然接到了很多次猎头的电话,但最后依然没有选择加入大厂。在他看来,Pico的VR生态相比Meta Quest内容平台而言比较早期,还没有完全为开发者打通盈利的闭环链路,也因此,自己做VR游戏开发时,目前还侧重于海外平台。
换言之,国内还没有成熟的VR生态,也没有成熟的发布平台,从业者进行内容研发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收益,因此,这类从业者依然很少。
深圳市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会长谭贻国在去年曾表示,VR的最大痛点是应用和内容资源极度欠缺。内容的短缺,是因为行业人才的缺乏。据统计,中国VR行业人才需求占比高达18%,但供给只占全球2%,我国VR人才缺口预计将超过100万,远远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岗位的用人需求。
另一边,AR还有更长的路要走。Neo指出,VR已经有了一定的刚需应用场景,例如沉浸式的游戏和直播,未来还将加入社交等元素,而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AR,在目前的发展状态下,还尚未能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场景大规模应用。
罗永浩在开启AR再次创业时,也称要给自己三五年的长期时间,拉一个几百上千人的团队,把内建软件以及大量底层设计重构过的操作系统彻底写完,即便是后进者追赶,也要至少一年才能完成。
而在当下,国内的大厂们显然不能停下抢夺市场认知的脚步。对手除了Meta,可能还有苹果。苹果在XR领域的产品研发已经进行多年,有消息称,预计2023年1月会有产品上市。
“在这个新兴市场上,大厂的压力也不小,又要投钱,又要投人。”一位VR从业者感慨道。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深燃团队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深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