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创投微信小程序
更聚焦的出海投融资平台
精准高效领先的融资对接服务
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

去年腾讯在AI领域保持低调,引发外界对其可能掉队的质疑,但今年其AI产业落地明显提速。从组织架构调整,如腾讯元宝、QQ浏览器、ima并入CSIG事业部,到混元大模型相关团队变革,腾讯AI发展进入快车道,上半年AI战略落地速度远超预期,资本开支大幅增长,加速资源集聚投入AI攻坚战。

摘要

在底层模型方面,混元T1和混元Turbos两大模型在多项核心能力上取得新突破。混元Turbos在理科推理、代码能力、竞赛数学成绩等多方面大幅提升,其在Chatbot Arena平台排名跻身全球前八,国内仅次于DeepSeek,且在代码、数学等理科能力上进入全球前十;混元T1在竞赛数学、常识问答、复杂任务的Agent能力等方面也持续精进。多模态生成技术成果显著,混元图像2.0实现“毫秒级”生图突破,GenEval基准测试准确率超95%,开创“语音指令+动态生图”交互模式,2D图像生成速度提升,3D领域模型可控性与超高清生成能力实现飞跃,端到端评测中多项指标取得优异成绩。

腾讯在大模型产品化方面不断加速,注重结合客户场景提供工具。推出“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整合RAG技术、Agent能力及贴合用户需求的功能,帮助企业快速构建专属智能体,该平台还首次实现零代码支持多Agent转交协同,降低智能体搭建门槛,并支持工作流模式满足确定性执行流程需求。在知识库领域,腾讯乐享全面升级为乐享知识库,提供企业级知识管理方案,助力企业整合利用内部知识,解决知识管理分散等痛点,如科沃斯通过导入知识库提升营销效率、降低成本。

腾讯今年AI研发和产品落地速度加快,一方面是因为DeepSeek爆火完成国内大模型市场教育,腾讯自上而下集结资源,两手抓模型研发和产品化,在C端打造AI原生产品,B端贴合场景落地;另一方面,组织架构调整为策略服务,模型研发层面成立大语言模型部和多模态模型部,加强数据能力和平台底座建设;产品化层面将多款AI产品并入CSIG,加快迭代速度,如腾讯元宝并入后发展迅速,QQ浏览器升级为AI浏览器推出QBot及多种Agent应用。

腾讯AI落地策略是从知识库切入,结合技术积累部署智能体开发平台,加速行业应用。从长期看,AI未来将从学知识走向成为“智能员工”。据Root analysis预计,全球AI智能体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腾讯的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为大模型业务搭建高效资源配置与协同机制,马化腾在2024年年会上也明确表示腾讯将持续投入资源加强算力储备,鼓励业务集团拥抱大模型产品化落地场景,腾讯AI引擎已悄然加速。

“不宜操之过急,还是要修炼好内功。”

去年,各家都在大张旗鼓地讲AI故事,然而腾讯却保持一贯的低调。这种状态,也让各种质疑声音接踵而来,市场不乏有“腾讯可能会在这一波AI浪潮中掉队”的观点。

但这种预判并未维持多久,到今年,从腾讯元宝、QQ浏览器、ima并入CSIG事业部,再到腾讯混元大模型相关团队的组织架构变革后,似乎腾讯AI的产业落地开始走上了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腾讯的AI战略落地速度远超我的预期。”一名二级市场分析师曾对雷峰网说道,今年第一季度腾讯的资本开支达274.8亿元,同比增长91%。这预示着腾讯正在加速集聚资源、排兵布阵投入AI攻坚战。

5月21日,腾讯云在北京举办了AI产业峰会,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混元大模型技术负责人王迪,以及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几位AI落地的核心人物都出现在了现场,并且透露了不少有关腾讯上半年AI落地的进度。

图片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 汤道生

这场峰会让人进一步描摹到了腾讯AI的全貌。除在C端的发力外,腾讯AI在B端的成果也颇丰,从AI infra到模型和应用开发工具链,再到上层应用,每一环都贴紧场景,落地了大模型产品。

这也一改许多从业者对腾讯AI的认知:或许腾讯的慢,背后是另一种快,当其真正找到能创造价值的场景和产品时,它的步伐就开始快起来了。

 
01

模型加速度,混元语言模型进入全球前八

从结果看,今年上半年腾讯AI各方面进展确实很迅速。

在底层模型层面,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和快思考模型混元Turbos今年在各项核心能力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据王迪在现场演讲谈到,今年上半年TurboS理科推理提升超10%,代码能力提升24%,竞赛数学成绩大幅提升了39%。在全球公认的权威大语言模型评测平台Chatbot Arena上,混元TurboS排名已攀升至全球前八,与OpenAI GPT、谷歌Gemini、xAI 的Grok 等最领先大模型共同上榜,国内仅次于DeepSeek。其中,代码、数学等理科能力,混元TurboS也进入全球前十。

图片

而混元T1也持续精进,在竞赛数学上效果提升8%,在常识问答上提升8%,在复杂任务的Agent能力提升了13%。

除了在大语言模型领域加速追赶,腾讯在本次大会上亮出的多模态生成技术也十分惊艳:混元图像 2.0 实现「毫秒级」生图突破,GenEval 基准测试准确率超 95%,不仅将效率提升至「秒级响应」,还开创了「语音指令 + 动态生图」的交互模式。

现场演示中,王迪话音未落,模型已同步生成对应画面,而实时手绘功能支持用户上传草图后直接语音修改,让设计师改图效率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堪称创意生产的时间折叠。

2D图像生成速度跨越一个里程碑,而在3D领域,其模型的可控性与超高清生成能力也在实现代际飞跃:几何模型精度提升10倍,纹理贴图达4K。在端到端评测中,混元文生3D在17个生成类目中占据15个第一,图生3D在17个类目中全部取得第一。

多模态在质量和效率上的加速突破,也让腾讯已经开始往前迈一步,更有针对性的推出面向场景的大模型。

腾讯推出精通游戏美术与术语的混元游戏视觉生成模型,涵盖游戏技能特效生成、角色动态立绘、实时交互游戏世界模型、角色多视图等五大子模型。混元游戏视觉生成平台也正式上线,面向工业级游戏资产生成,让游戏美术设计效率提升数十倍。

 
02

产品化加速,企业到底怎么用

在模型性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腾讯在大模型的产品化上也不断加速。这背后的考量是,直接丢给客户一个模型,客户可能并不知道怎么用,结合客户场景给工具才能用得好。

这两年行业普通现象是,大家都在比拼算力规模和模型参数,但真正对AI如何落地,以及最先可能在哪个领域落地的讨论并不算太多,这就像建房子,一直都在强调地基深度和楼层高度,却避而不谈楼盖好后谁来住,怎么住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腾讯的解法是提供工具:提供做智能体的工具、提供大模型加持的面向场景的应用。

在智能体开发层面,将大模型知识引擎全面升级为“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升级后的平台,整合了腾讯云行业领先的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全面的 Agent(智能体)能力以及实战打磨出来的贴合用户需求的功能,帮助企业快速激活私域知识、构建专属智能体。

基于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用户可以让Agent自主拆解任务和规划路径,主动选择和调用工具。这一平台首次实现了零代码支持多Agent的转交协同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智能体搭建的门槛。面向确定性比较高的执行流程,用户也可以采用工作流模式,拖拉拽各种原子能力,让Agent基于固定流程运行,得到更确定性的结果。

在 AI 产业应用峰会现场,吴运声演示了一个多Agent协作的应用,团队用该应用为国外客户寄粽子。在这个场景中,AI 智能体展现了强大的能力,通过语音交互,不仅能清晰理解用户的需求,还能自己查询海外寄件要求、运费计算、还能填写快递单、预约快递上门取件,五分钟就能搞定一个跨境送礼流程。

吴运声指出,知识库、插件工具、Multi-Agent框架等正在驱动着智能体不断升级。未来,智能体有望成为懂企业知识、能调用工具、自主执行复杂任务的得力助手。

图片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 吴运声

智能体是今年AI圈最火热的话题,但最终的落地方式和技术路线,行业尚未有共识。不难看出,在智能体这个赛道上,腾讯仍然强调“知识库”和“企业场景”的重要性。智能体开发平台的目的也是给到企业趁手的工具,使其能够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流程开发出“有用”的智能体。

而在知识库赛道上,腾讯也在加码。

“知识库是目前是最笃定的一个AI落地方向。”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乐享负责人答治茜说道。

为什么如此笃定?从大模型角度来看,“大模型‘智商’再高,如果没有学过相应的知识,也无法很好地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在企业场景,模型不掌握专业知识、不懂业务逻辑,还有可能误导用户,造成损失。”汤道生在演讲中指出。

而从企业角度来看,眼下,企业知识库落地痛点很大,大量的内部文档、数据、经验等知识散落各处,亟待整合利用,而 AI 技术恰好能对这些知识进行高效收集、精准分类与智能检索。

基于这一判断,今年上半年,腾讯内部的知识库产品升级速度大大加快,腾讯乐享全面升级为乐享知识库,提供企业级的知识管理方案。

科沃斯是乐享的一个客户,面临内部知识管理分散与外部用户服务效率的双重挑战:在内,各部门积累大量技术文档、培训资料等,但缺乏统一知识中台,导致跨部门协作查资料耗时、新员工培训周期长、重复解答浪费人力。在外,用户咨询量激增,传统客服人工检索知识库响应慢、难精准匹配需求,致使用户满意度波动。

后来科沃斯将产品手册、故障代码库、用户常见问题等导入腾讯乐享知识库,利用 AI 分类技术自动打标签、关联相似问题,员工和客服可通过搜索快速定位答案。科沃斯整体营销效率大大提升,人效两位数提升,每年可以省下百万的运营成本。

短期来看,知识库是 AI 从 “概念” 走向 “规模化落地” 的最短路径。不过从长期来看,AI一定不仅仅是学知识,未来还应该成为能直接干活的“智能员工”,这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

据 Root analysis 预计,全球AI智能体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52.9 亿美元增长到 2035 年的 2168 亿美元,2024 - 2035 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40.15%。

从知识库到智能体,从今年腾讯云已落地的产品可见,其 AI 落地策略是先从落地链路最短的知识库切入,再结合已有技术积累部署智能体开发平台,加速 AI 在各行业的应用。

 
03

今年腾讯AI为何会提速?

从模型能力跃升、多模态技术突破到智能体开发、知识库的落地,腾讯 AI 在 2025 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速度与深度」兼具的答卷。

不过进一步追问,为何腾讯今年模型研发、AI产品的落地速度为何会变快?

腾讯内部人士告诉雷锋网,春节后,DeepSeek的爆火直接完成了国内大模型市场的教育工作,大势已成。腾讯也自上而下地开始集结资源,模型研发和产品化两手抓。在C端,发挥优势打造AI原生的产品,力争跑出爆款,在B端,延续健康可持续的策略,不盲目跟风,贴合场景做落地。

而近期的组织架构,也是服务于前述策略的排兵布阵:

在模型研发层面,今年上半年,腾讯对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进行全面重构,围绕算力、算法和数据三大核心板块,刷新团队部署,加码研发投入。

调整后,腾讯成立两个新的部门:大语言模型部和多模态模型部,分别负责探索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的前沿技术,持续迭代基础模型,提升模型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大模型数据能力和平台底座建设。

在产品化层面,腾讯的几款AI产品悉数被并入到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研发和产品各司其职,进一步加快迭代速度。

以腾讯元宝为例,自从被并入到CSIG之后也开始走上了快车道。今年2月13日,腾讯元宝抓住了DeepSeek这一次机会,通过率先接入 DeepSeek-R1 满血版,开始“逆袭”,仅用7天,下载量超越豆包,跃至中国区苹果免费 APP 下载榜第二位 。

而今年第一季度,腾讯元宝在下载量和月活跃用户数方面均跻身前三其月均下载量达 1343.3 万,环比大增近 1500%,增幅排名第一;MAU 为 2358.3 万,环比激增超 1546%,增幅排名第二。

除元宝外,浏览器也被作为腾讯AI战略落地的重要战场并入CSIG。

前不久,QQ浏览器宣布升级为AI浏览器,正式推出QBot,使用腾讯混元和DeepSeek双模型。与此同时,还可以调用Agent执行复杂任务,包括已经上线的行业首个高考Agent“AI高考通”,以及首批正在灰度的下载助理、更新助理、股票助理。

值得一提的是,QQ浏览器的Agent矩阵也是基于前述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开发。

据QBot产品负责人刘汉博表示,QQ浏览器已有超4亿用户,被AI功能灰测到的用户活跃度变高。而接下来QQ浏览器还将未来朝着 “工具 + 平台” 方向发展。在工具层面,将侧重于解决浏览器用户的原始诉求,所谓原始诉求,则是优先满足用户使用浏览器获取信息、下载文档等第一性需求,在刘汉博看来,人们打开浏览器,从来不是为了看技术有多炫酷,而是想更快找到答案、更轻松完成任务。而在构建开放平台上,会进一步完善开发者生态,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基于其平台开发各种应用和服务,丰富平台的功能和内容。

总之,今年腾讯在大模型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为腾讯大模型业务搭建了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与协同机制 。当然所有组织调整最后还是要归到战略决心。今年腾讯对AI的投入决心是有目共睹。2024年腾讯年会上,马化腾就表示,腾讯将持续投入资源加强算力储备,并鼓励各业务集团积极拥抱大模型的产品化落地场景。

从团队重构到业务狂飙,腾讯 AI 引擎已悄然加速。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雷峰网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雷峰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前往扬帆出海小程序完成个人认证
认证通过后即可申请入驻
扫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号:yfch24
扫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号:yfch24
APP
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扬帆出海APP
扬帆出海APP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关注扬帆出海
专注服务互联网出海!
出海人
社群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与10万+出海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