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跨境电商与品牌出海
01. 行业周期
如果纯粹卖货,没有做品牌,基本都要倒在周期波动中,无一例外。(特别强调:铺货型卖家也能做品牌,但不是C端消费品牌,而是做B2B品牌,把全球的平台当做客户,此前文章有提及,后续我会再深度剖析)
就算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但如果没有品牌战略,也要倒在周期波动中。很多亚马逊精品卖家就算这样,有自己的品牌,但品类规划、品牌延伸都没有章法,最终在内卷的商业生态中,黯然离场。
结论就是,一定要有一套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牌战略。大叔之所以深度研究SHEIN、安克创新等领导品牌,就是希望深度挖掘他们背后的方法论。
02. 向安克创新学习
最适合亚马逊卖家学习的,一定是安克创新。根据最新2021年财报,安克创新的四个品牌,Anker销售55.5亿元,Eufy和Nebula合计41亿元,Soundcore销售28.5亿元。整体销售额增长34%,达到125亿元。
受外部环境影响,(扣非)净利润率从上一年的7.8%下滑到5.7%。这是行业周期对所有玩家的影响,没有人可以避免。但是,安克创新不会倒下,完全扛得住。这就是用品牌力穿越周期的典型表现。
甚至,在外部环境不友好的情况下,安克创新还在加速,去年推出了AnkerWork,今年推出AnkerMake。另外,还有eBike品牌、车载类品牌在孵化。
与此相反,普通卖家在刹车。大叔年初跟坂田的一位卖家老板交流,他是行业超级老兵,从eBay起家,现在以亚马逊业务(精铺及精品)为主,一年近10亿销售额。他告诉大叔,2021年整个公司踩下刹车,战略性撤退。业绩方面,2021年没有增长。
这位卖家是明智的。因为不这么做,他的公司可能倒下。同时,安克创新的加速,也是明智的。看看安克最新的3D打印品牌AnkerMake,众筹两天,销售额就高达370万美元。参阅《媒体,红人,众筹,独立站,安克创新要在这个类目发力了》。
大家都是跨境卖家,面对同样的行业周期,有人撤退,有人加速。这就是品牌的力量。长期的品牌积累,能让企业稳稳前行,穿越周期。甚至,在周期低谷中,逆势扩张。
03. 三种品牌打法
从Anker,到Eufy、Nebula、Soundcore,再到AnkerWork、AnkerMake,大叔发现了安克创新的三种品牌打法:
第一,单品牌延伸。
很多人不知道,Anker最早是做笔记本电池的。现在的笔记本电脑都是一体化设计,不再需要更换电池了。也就是说,笔记本电池类目已经消失。幸好Anker很早就延伸做了手机充电宝,并依靠亚马逊渠道红利、产品类目红利,快速占领市场。
之后,Anker切入了数据线、鼠标、充电头等更多电脑手机配件类目。最终,Anker成为全球第一的移动充电品牌。
按照经典的品牌定位理论,一个品牌应该聚焦在自己的类目,不应该大幅延伸。在这方面,Anker也曾犯过错。比如,Anker推出过LED台灯,尽管他们的LED台灯具备手机充电功能,但其本质还是LED台灯。显然,这是另外一个不相关的品类了。
Anker的LED灯
目前来看,Anker整体是聚焦的,做的产品大都围绕“充电”展开,并以电脑、手机配件为主。
但是,Anker所处的类目,经历了十年发展后,已经没有太多增长红利了。Anker已经在欧美国家主导了这个品类,未来可预见的增长非常有限。因此,Anker得扩张到更多国家,比如中国。同时,得考虑布局更多的品牌,以主导更多的品类。
第二,知名品牌带新品牌。
既然要布局更多的品牌,最好的办法是用已经成熟的知名品牌,去带动新品牌。这就是安克的第二条品牌扩张规律。
在亚马逊平台,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类关键词:Eufy by Anker, Soundcore by Anker, Nebula by Anker等。也就是说,在安克推出智能家居品牌Eufy、音频品牌Soundcore、智能投影品牌Nebula时,都会充分借助Anker的名气,以快速获得用户信任。
来源:亚马逊
在国内,很多知名品牌也是这么操作。比如,娃哈哈的营养快线,就是借着娃哈哈的名气快速崛起。
一个新品牌,在刚推出时,最难的是用户信任。一个知名老品牌,最有价值的,就是给了用户安全感,让用户觉得不会踩坑。因此,老品牌带新品牌,能快速帮助新品牌建立用户信任。
此外,这种打法,还可以避免老品牌失去聚焦。用户在购买Eufy的扫地机器人时,不会认为这是Anker品牌。Anker本身作为移动充电领导品牌的认知,没有遭到破坏。
第三,新品牌名字中包含知名品牌。
大叔观察到,安克去年推出了一个专注工作领域的3C电子品牌,叫AnkerWork。今年,安克在推的3D打印品牌,叫AnkerMake。
这两个新品牌,名字中都包括了Anker。这是一种很讨巧的行为,短期内,新品牌可以很快获得关注,毕竟Anker的名气实在太大了。
但是,大叔认为,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存在两个风险:
(1)名字一直带着Anker,可能会干扰用户心智。这种干扰,一方面对母品牌Anker造成影响,让Anker变得不那么聚焦;另一方面,对AnkerWork和AnkerMake本身也不利,它们自始至终都无法摆脱Anker的影响。短期内,Anker能帮助他们解决用户信任,但长期来看,尽管AnkerWork和AnkerMake是独立品牌,但人们可能依旧认为它们是Anker的品牌延伸。
(2)任何品牌,都有生命周期,如果Anker一旦老化,AnkerWork和AnkerMake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前文说的行业周期,跟品牌生命周期有关联,但又不一样。一个行业如果消失,那这个行业的品牌,也会自然衰退,这是两者的关联。然而,一个行业就算一直发展,这个行业的品牌也会老化、衰亡。例如,饮料行业一直在发展,但娃哈哈的品牌在老化。安克创新应该充分认知到品牌的生命周期,避免新品牌受到老品牌的牵连影响。
因此,大叔并不特别赞同安克的第三种品牌打法。抛开这点,安克创新在“单品牌延伸”和“知名品牌带新品牌”方面,都做得非常好。这也是过去十年,安克创新能持续打造4个十亿级品牌的重要原因。
04. 聚焦,聚焦
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安克的造品过程。安克是先把Anker这个品牌做强之后,再去做Eufy、Nebula、Soundcore等品牌。这是聚焦的表现。在企业发展初期,资源有限,精力有限,必须极度聚焦。
反观行业内的很多精品大卖,一上来就是几十个品牌。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快速抓住新兴品类红利,但坏处是,每个品牌的力量都不强。最终,他们会发现,自己虽然赚了钱,企业规模也比较大,但估值远远不如安克创新。当他们意识到这点后,会重新评估,然后聚焦发展某几个品牌。这样一番折腾,回头来看,之前做了太多无用功。
总之,在行业周期向上时,安克能够克制,不随意进入所谓的爆品类目;普通卖家则大力拓展,用“选品+运营”带动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在行业周期下行时,安克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发展品牌;普通卖家减员、收缩、清库存、保利润,以求安稳度过周期。
这就是顶层的品牌战略效果。只有想通这件事,跨境电商卖家才能从生意人,升级为企业家。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 博一大叔
版权申明: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扬帆出海欢迎行业优质稿件投稿。扬帆出海为您提供中国互联网出海权威资讯,提升出海认知;对接全球企业合作资源,构建企业本地化壁垒;10万+出海从业者社群,帮助打通行业人脉。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