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创投微信小程序
更聚焦的出海投融资平台
精准高效领先的融资对接服务
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

美国引以为傲的金融业正陷入“至暗时刻”。

美国引以为傲的金融业正陷入“至暗时刻”。

 

最近几天,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美国媒体已经忙坏了,它们刚宣布美国签名银行关闭的消息,都没来得及善后,美国就出现了一轮更恐怖的危机。

 

 

周末中国人在家看电视、刷视频的时候,美国人已按耐不住激动情绪涌向银行。

 

  

储户成群结队踏破了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的门槛,美国又一金融巨子岌岌可危。

 

受“挤兑”影响,第一共和银行美股开盘突然暴跌,跌幅一度扩大逾78%,多次触发熔断临停,惊呆了美国金融大鳄,“硅谷银行事件”显然炸出了一个天大的窟窿。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上周那声“惊天巨响”说起。

 

美东时间星期四,硅谷银行发布消息称,“出售投资组合中的部分证券将导致18亿美元的亏损,并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

 

原本这只是一次“江湖救急”。“币圈友好银行”Silvergate的意外倒闭“血洗”了华尔街大佬,它们刚吃过加密货币大跌的瘪,对硅谷银行缺钱一事,格外敏感与警惕。

 

华尔街大佬认为,Silvergate倒闭、硅谷银行缺钱绝非凑巧。复杂的情绪很快传导至硅谷银行的股东与大客户身上,因担心流动性危机带来的财务风险,它们决定从硅谷银行撤资。

 

彼时,硅谷银行并不清楚,“江湖有时候未必会救急,也可能捅上几刀。”资本市场最不缺的是传言与跟风。层层因素叠加,钱没借来的硅谷银行,连身家性命都没能守住。

 

伴随股价暴跌60%、市值单日蒸发94亿美元的滚滚雷声,硅谷银行搞出了一场“由借钱引发的血案”。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随即宣布,关闭硅谷银行。

 

一代金融巨子黯然神伤。但美国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完全就是“无所谓”。除了一些科技创业者、分析师担心硅谷银行会产生连锁效应外,美国主要机构压根没当回事。

 

在它们看来,即便硅谷银行拥有40年历史,在硅谷素有“科技创业者的大救星”之称,这家银行也只不过是全美排在十名开外的中小银行,掀不起多大浪花。美国白宫官员同样认为,事件会到此为止,“硅谷银行所有储户将得到全额补偿,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

 

“到此为止”只是梦想,硅谷银行多米诺骨牌倒下的连锁效应仍在持续。

 

  

硅谷银行刚倒下,美国签名银行也倒下了。

 

只有20多年历史的签名银行虽然比着硅谷银行属于后起之秀,它们却拥有40家分支机构与1104亿美元资产。然而,签名银行的倒下,根本没有任何征兆。

 

如果说硅谷银行倒下有它们经营性亏损原因,签名银行的倒下着实有些奇葩。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给出的关闭理由则是“系统性风险”。

 

名词定义中关于“系统性风险”的解释是,“国家因多种外部或内部的不利因素经过长时间积累没有被发现或重视,在某段时间共振导致无法控制使金融系统参与者恐慌性出逃。”

 

也就是说,硅谷银行倒下给美国带来了金融业难以抑制的恐慌性情绪。

 

“怀疑谁有问题,谁就会出问题。”这种情绪是非常可怕的。周末,中国人在家看电视、刷视频的时候,美国人上演了一出闹剧,他们跑到加州一家银行排队“挤兑”。

 

这家加州银行名叫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光看名字就知道,第一共和银行要比签名银行来头更大。相关数据显示,第一共和银行2022年资产2130亿美元,财富管理资产总额2710亿美元,与硅谷银行、签名银行不同的是,第一共和银行以“高资产,低风险”著称。

 

可是“低风险”的第一共和银行竟然遭到了储户“挤兑”。受此影响,第一共和银行美股开盘突然暴跌,跌幅一度扩大逾78%,多次触发熔断临停,惊呆美国金融大鳄。

 

窟窿越来越大。第一共和银行暴雷,犹如一记重拳狠狠打向美国金融业。美媒报道称,硅谷银行带来的“流动性危机”已在全美蔓延,目前有超过10家银行存在风险。

 

如果这些银行像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一样,将给美国金融业带来巨大灾难。

 

 

那么,硅谷银行倒下难道真是由缺钱引发的巧合吗?

 

缺钱只是导火索,这场美国金融灾难本质是,“美国人的自作自受”。

 

在一位亚洲分析师看来,美联储激进的加息策略才是这一连串问题的罪魁祸首。

 

去年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问题是“通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全球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了8.8%,与2021年4.7%的增长率相比,达到了21世纪以来最高水平。

 

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搞出不少大动作,连续7次提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水平从0至0.25%的区间,提高到了4.25%至4.5%的区间。利率大幅上升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续4次调低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美国GDP增速从5.7%下降到1.6%。

 

美国人印钱,把自己坑了。面对这样的结果,处在金融之巅的它们,根本没有想过。

 

以往美国会想办法“转嫁风险”,收割全球其它国家开启造福运动,只是这次没成功当风险无法转移的时候,美国金融业势必要为美联储背锅,进而呈现出美国银行暴雷一幕。

 

亚洲分析师认为,“当前美国银行暴雷问题无法避免,尽可能的减小危害是关键。”

 

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可能会经历新一轮“挤兑危机”,危害程度难以想象。

 

100多年前,美国就经历过“挤兑危机”,出现了比2008年更为恐怖的大萧条。

 

一家名为BOUS的银行因恐慌情绪遭到“挤兑”。关键时刻,美联储放手不管,储户积蓄凭空蒸发。接下来,有上百家银行陆续出现“挤兑”,美国从此进入大萧条时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王思琪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投资家。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前往扬帆出海小程序完成个人认证
认证通过后即可申请入驻
扫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号:yfch24
扫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号:yfch24
APP
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扬帆出海APP
扬帆出海APP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关注扬帆出海
专注服务互联网出海!
出海人
社群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与10万+出海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