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光线传媒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宣布启动3A游戏项目,计划三年内推出首款作品,并可能同步开发新项目。此举旨在利用其影视IP资源和技术优势,开拓国产3A游戏市场。
摘要
光线传媒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29.75亿元,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暴涨374.79%,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70亿元。公司拥有丰富的IP储备,如《哪吒》《姜子牙》《大鱼海棠》等,覆盖超10亿用户,为游戏开发提供了流量基础。
光线传媒斥资8亿元研发“乾坤流体引擎”,并计划将该技术应用于3A游戏开发,打造“电影级交互体验”。公司还加速“影游融合”,将动画制作人才与游戏团队深度绑定,引入外部工作室合作,以弥补技术短板。
尽管市场对光线传媒的跨界充满期待,但国内3A游戏市场成功者寥寥,且光线传媒在技术与团队方面存在短板,如缺乏主机游戏开发经验,现有动画团队规模不足以支撑3A游戏开发。此外,影视与游戏的运营逻辑存在冲突。
光线传媒的3A游戏项目是一场“用内容征服技术,以IP重构生态”的冒险。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能否将影视叙事的“情感浓度”转化为游戏体验的“沉浸深度”,推动中国文化数字表达的范式革命。
4 月 24 日,光线传媒在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正式宣布启动 3A 游戏项目,计划三年内推出首款作品,并可能同步开发新项目。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影视与游戏行业掀起连锁反应 —— 这家手握《哪吒》《姜子牙》等超级 IP 的影视巨头,正试图用 “内容 + 技术” 的双引擎,撕开国产 3A 市场的天花板。
百亿票房背书:影视巨头的游戏 “野心” 从何而来?
光线传媒的跨界绝非偶然。2025 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 29.75 亿元,净利润 20.16 亿元,同比暴涨 374.79%,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 170 亿元,成为核心增长极。充裕的现金流与 IP 储备,为其游戏布局提供了坚实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光线传媒正在构建 “中国神话宇宙” 的战略版图。董事长王长田曾透露,计划用 50 部动画电影重构中国神话体系,而游戏被视为这一宇宙的 “数字基础设施”。从《哪吒》到《姜子牙》,从《大鱼海棠》到《深海》,光线旗下 IP 矩阵已覆盖超 10 亿用户,为游戏开发提供了天然的流量入口。
技术协同战:动画引擎与 3A 游戏的 “化学反应”
不同于传统影视公司的轻资产模式,光线传媒选择以技术为支点撬动游戏市场。2023 年,公司斥资 8 亿元研发 “乾坤流体引擎”,成功实现《哪吒 2》中 “混天绫”“山河社稷图” 等特效的视觉突破。这种技术积累正被平移至游戏领域 —— 据内部人士透露,首款 3A 游戏将采用自研引擎,结合光线动画团队的角色设计与场景构建能力,打造 “电影级交互体验”。
在人才储备上,光线传媒正加速 “影游融合”。财报显示,公司计划将动画制作人才与游戏团队深度绑定,并可能引入外部工作室合作。这与国内 3A 厂商的 “全明星阵容” 策略不谋而合 —— 如《黑神话:悟空》团队吸纳了《战神》《神秘海域》核心成员,而光线传媒的 “动画基因” 或成为差异化竞争力。
风险与机遇:3A 赛道的 “冰火两重天”
尽管市场对光线传媒的跨界充满期待,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国内 3A 游戏市场虽被天风证券预测 2025 年规模达 133 亿元,但成功者寥寥。《黑神话:悟空》的千万级销量仍是孤例,而《无限机兵》《苏丹的游戏》等新作销量不足百万,反映出市场对国产 3A 的 “信任阈值” 尚未完全打开。
对光线传媒而言,技术与团队的短板尤为突出。3A 游戏开发需要数千人年投入,而光线传媒现有动画团队仅数百人,且缺乏主机游戏经验。此外,影视行业的 “爆款逻辑” 与游戏行业的 “长线运营” 存在天然冲突 —— 游戏需要持续迭代,而影视项目更依赖一次性票房。
结语:
光线传媒的 3A 游戏项目,本质是一场 “用内容征服技术,以 IP 重构生态” 的冒险。
三年后,当光线传媒首款 3A 游戏亮相时,市场的检验标准将不仅是画面精度与玩法创新,更在于能否将影视叙事的 “情感浓度” 转化为游戏体验的 “沉浸深度”。这或许正是王长田所言 “影游共生” 的终极命题 —— 当哪吒的风火轮碾碎游戏与电影的边界,中国文化的数字表达或将迎来新的范式革命。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游戏干线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游戏干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