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当出海撞上玄学热。
提起中式玄学,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还是“神秘”“小众”“上了年纪的人才信”。但你可能想不到,连特朗普都曾请风水大师指点迷津,亲身验证“玄学改命”这回事。
上世纪90年代,特朗普深陷30亿美元负债之际,将自己翻盘的希望寄托于风水选址,在大师指导下不仅逆风翻盘,还赚得盆满钵满。
事实上,从早期华人移民将风水学说带入海外华人圈,到如今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海外高校开设易经、风水课程,中式玄学在海外的受众范围正在悄然扩大。为了抓住玄学的商机,有人选择引流卖货,有人直接用科技手段上线玄学应用,这些线上线下的机会被不断挖掘,成为文化出海的一大趋势。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不仅中式玄学受众广泛,西式精神疗愈产品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本质上来说,中式玄学+西式玄学的受众群体,他们的根源都是在为精神困境寻找寄托。
大数跨境最新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精神产品与服务市场规模已突破1801.8亿美元大关,预计到2032年将飙升至2490.3亿美元。在这一庞大的市场蓝图中,冥想课程、灵性指导、能量疗愈等新兴品类持续升温,催生出一个全新的"数字心灵产业"生态。
来源:大数跨境
这些玄学落地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初次见面便交换双方的星座、MBTI类型等信息,玄学元素已经渗透进日常社交的毛细血管。这种文化与情绪交织的出海新路径,正通过产业化、数字化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玄学消费市场。
AI+算命,中式玄学的力量不再“神秘”
2025年2月,一场名为“DeepSeek算命”的讨论在中国社交平台迅速升温。这场由AI驱动的玄学体验迅速霸榜热搜,网友们纷纷让DeepSeek"扮演"顶尖八字大师的角色。只需告诉其出生信息,就能获得包括生辰八字排盘、五行运势分析、大运流年预测,乃至学业、工作、婚姻相关预测的完整命理报告。
小红书平台讨论DeepSeek算命指令帖子
这股热潮也涌向了海外。2025年2月至3月间,越来越多外国用户开始使用DeepSeek进行八字测算,TikTok等平台陆续出现大量相关的体验与推荐内容。其中,一条将DeepSeek称为“the new fortune-teller(新算命先生)”的短视频获得了超过6000点赞,评论区也充满了用户对这一“东方AI算命师”的好奇与热议。
TikTok平台关于DeepSeek算命相关帖子
事实上,这并不是很多外国人第一次通过AI“算命”。早在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后,就掀起过一场“算命潮流”。DeepSeek之所以再次引发关注,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由中国团队打造,与具有东方特色的八字算命相结合,对不少海外用户来说,既神秘又新鲜。
AI与玄学的结合,让属于东方玄学的神秘面纱被进一步揭开。AI模型可以通过语义生成能力,将晦涩难懂的干支、五行、生克制化等传统术语,转换为可被海外用户接受的自然语言解释。另外,AI的互动性、呈现能力和亲切表达,为原本偏重理论与仪式的玄学体系,打开了内容传播的新路径。
但在实际中,东方玄学出海产品真正跑通商业与用户逻辑的案例仍不多。反观海外市场,一些本土玄学类产品已经在内容构建、用户运营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不妨可以从这些产品中寻找可借鉴的启发。
探索玄学出海图景:产品如何落地,如何跑得通?
Astrotalk是一款于2017年推出的老牌占星App,基于印度婆罗门占星体系开发,主要面向印度本地市场。产品功能覆盖全面,不仅支持传统星盘分析,还延伸至面相、手相等服务,在本地化内容构建上深度扎根。目前,Astrotalk仍位列iOS印度生活类榜单Top3,通过IAA和IAP进行商业化。
Astrotalk
由美国团队开发的Co–Star是海外市场典型占星应用代表之一。凭借极简美学设计、NASA数据支持的星盘生成能力及社交分享机制,Co–Star广受年轻用户欢迎。点点数据显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Co–Star的全球累计下载量达到2374万次。其中,“好友星盘匹配”功能因其强社交属性与内容可分享性,成为产品的重要传播杠杆。
可以看到,这类应用不仅致力于帮助用户理解自我命运,还进一步拓展到人际关系解析。从恋人、朋友间的匹配度分析,到如何优化沟通与关系修复,占星App 正逐渐向“情感辅助工具”演进。
The Pattern同样是一款提供人际关系洞察的占星应用,数据显示,它的最高全球日下载量达2.1万。产品围绕“性格解读、关系匹配”构建内容体系,契合当下用户对于情感和社交层面自我探索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The Pattern推出了“Connect”约会功能,利用算法为用户匹配更为契合的聊天对象,为占星产品打通社交属性。
The Pattern 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全球下载趋势(来源:点点数据)
在提供人际关系解读的基础上,占星类产品也在不断向“对话式体验”演化。
Sanctuary是2018年推出的一款占卜类产品,支持用户与AI占星师一对一交流,提供文本、语音两种互动方式,此外,Sanctuary让用户抽取塔罗牌或水晶获得每日运势,仪式感极强。
由乌克兰团队于2019年开发的Nebula则以多元灵性功能著称。点点数据显示,2021年7月20日,Nebula创下单日全球下载量超过10万的纪录。
Nebula 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全球下载趋势(来源:点点数据)
Nebula的功能体系覆盖星盘、塔罗、通灵、手相等多个玄学模块,提供实时星象解读、个性化出生图及咨询服务,成为灵性工具类产品中的全能型选手。商业模式上,Nebula采用订阅制为主,同时支持单次付费咨询,付费结构相对成熟。
Nebula
2021年上线的Soulloop是一款偏疗愈向的“灵性+健康”产品。其主打功能为“业力占星”与AI助手结合的日常指导系统,内容包括每日运势、冥想练习、瑜伽建议及人际洞察,整体体验更偏向心理陪伴与身心平衡。产品提供7天免费试用,随后通过订阅实现变现,面向寻求慢节奏生活方式与自我身心疗愈的用户群体。
可以看到,占星类产品在海外已逐渐从早期的工具型产品演进为具备社交互动、情感陪伴与商业化能力的复合型服务。从Astrotalk的本地化垂直深耕,到Co–Star与The Pattern对社交关系的结构化解读,再到Soulloop、Sanctuary等融合冥想、咨询等“软疗愈”功能的新形态,整个灵性应用赛道正呈现出高度细分、多维融合、持续体验化的趋势。这也为中式玄学产品的出海路径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样本:不仅是输出一种文化符号,更是构建一种与用户持续对话的数字服务关系。
市场热背后:玄学出海并不简单
从海外玄学产品的发展趋势来看,人际关系探索、社区互动与AI体验,正逐步成为推动用户留存与付费的关键要素。围绕这些核心方向,中国团队也开始顺势发展玄学类产品,尝试在全球趋势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与增长路径。
测测App是由中国团队打造的一款集星座、MBTI与社区互动于一体的心理类应用。产品最早于2013年在iOS商店上线,2024年11月正式上架Google Play。点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测测在海外市场(不含中国)已实现营收105万美元。
测测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球(不含中国)收入变化(来源:点点数据)
无论是MBTI双人匹配分析,还是社区内的开放式互动机制,测测的整体产品设计显然更贴近年轻用户的使用偏好。应用还接入了AI模块,支持用户7×24小时与“AI 树洞”畅聊,通过个性化的性格分析、心理测试等功能,帮助用户从多个维度探索自我,强化了其“测试型工具”的产品定位。
根据点点数据,从测测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不含中国)市场的下载趋势来看,整体呈缓慢上升态势,期间多次出现短期波峰。
测测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球(不含中国)下载量变化(来源:点点数据)
从当前阶段的市场表现来看,测测在海外的扩张节奏仍较为保守。作为一款以心理测试为主的产品,它更多聚焦于轻量化的自我探索体验,尚未深入构建系统的玄学框架或形成强辨识度的文化输出路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式玄学产品在出海过程中,仍面临从内容转译到信任构建等多个层面的挑战。要真正打通这条路,需要清晰识别出海过程中的关键卡点。
当前,玄学类产品在出海过程中,正面临几项亟待破解的核心挑战:
1.语言与文化的本地化转译难题。例如干支、五行、卦象等中式玄学术语本身系统庞杂、逻辑复杂,在中西文化差异的天然壁垒下,如何将其拆解为可被理解、可被接受的内容模块,是所有出海团队要跨越的首道门槛。更进一步来讲,在部分小语种市场,许多术语甚至缺乏可对标的表达体系,直接翻译容易生硬乃至误读。
2.海外用户信任的建立门槛较高。相较于西方用户更熟悉的占星、塔罗系统,八字、命理等中式玄学在海外多数市场尚属“神秘概念”,很大部分用户对此缺乏认知基础。这意味着,团队不仅要构建功能,更需要建立一套专业化的认知框架和服务背书机制,包括内容来源、解释体系、命理师认证等。如果用户无法形成“专业信任感”,产品易陷入娱乐化浅尝辄止的困境。
3.宗教敏感性与政策合规的潜在风险。玄学产品天然带有预测属性,在部分地区,带有预测性质的内容容易触碰法律与宗教红线,如伊斯兰教禁止占卜、算命等活动。同时,多国法律或应用商店(如App Store)可能将算命类内容定义为“欺诈性”“不实宣传”,若缺乏足够的免责声明与内容规范,产品可能面临被限流、下架等风险。因此,在功能呈现上,需要淡化神秘化倾向,强化心理建设或生活建议色彩,避免触碰信仰红线或法律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前文提到的AI“算命”热潮,也从侧面反映出AI正在成为玄学获客和产品化过程中的关键变量。相比传统玄学体系在语言、逻辑和信任上的门槛,AI有望帮助产品以更理性、更陪伴化的方式与用户交互。无论是将命理、八字等内容“数据化”、流程化输出,还是通过AI对话系统提供情绪陪伴、关系建议,AI似乎正在为玄学产品赋予一种新的解释语言。
也许正是这种“科技化”的包装,降低了用户对玄学内容的陌生感与抗拒感,使其更容易被视作一种心理探索或生活建议工具,而非晦涩的文化体系。
AI或许不是中式玄学出海的唯一路径,但它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连接方式,帮助传统玄学内容与现代用户的理解习惯之间建立起桥梁。如何在保留神秘感的同时提升解释力,将直接影响这类产品能否被更广泛的海外用户接受与信任。
结语
玄学类产品的本质,是文化认同、情绪疗愈与算法产品化的交叉产物。它既满足了用户对个体认知与关系洞察的需求,也借助AI、心理学等工具,完成了传统内容向现代体验的转译。
当这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技术路径与文化表达的平衡点,玄学便有可能真正跨越圈层,成为一套具有普遍吸引力的数字服务逻辑。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以南
版权申明: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扬帆出海欢迎行业优质稿件投稿。扬帆出海为您提供中国互联网出海权威资讯,提升出海认知;对接全球企业合作资源,构建企业本地化壁垒;10万+出海从业者社群,帮助打通行业人脉。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