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OpenAI突然发布首个开源模型系列 GPT-OSS(120B/20B),性能对标 o4-mini/o3-mini,单机可跑,全面免费商用。
摘要
从“闭源+付费”到“开源+免费”,打破“最强模型永不开源”的行业共识,标志 OpenAI 战略方向生变。
DeepSeek、通义Qwen、Kimi、智谱、混元等国产模型在开源、性价比、迭代速度上强势崛起,倒逼硅谷巨头重新开源应战。
120B 单卡 80 GB、20B 16 GB 内存即可运行,大幅降低硬件门槛,利好全球初创公司与本地部署场景。
Meta 被曝考虑“由开转闭”,OpenAI 却反向而行;开源与闭源两大阵营的攻守之势再度易位,新一轮生态战争打响。
北京时间8月6日凌晨,OpenAI突然发布了其首个开源语言模型 GPT-OSS,在全球科技圈投下了一枚炸弹。
即便众人翘首以盼的GPT-5并未现身,但OpenAI恐怕又将因此掀起一轮新的开源潮流。
其实,回顾过去几年,OpenAI一直在走“闭源+收费”的路线。无论是GPT-4还是GPT-4o,核心模型始终没有开放。业界也一度认为,“最强模型永远不会开源”。
但GPT-OSS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共识。
据OpenAI官方称,GPT-OSS是一款“小型但高效”的语言模型,训练数据涵盖多语种、多领域。
更重要的是,OpenAI声称该模型“可以免费用于商业用途”,这对中国乃至全球的AI初创企业来说,简直是“天降神兵”。
准备向国产模型宣战?
其实从OpenAI创始人奥特曼近期在X平台挤牙膏式更新来看,GPT-OSS的发布,并非一时冲动,而更像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调整”。
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开源模型太快了。
先是开源的DeepSeek凭借R1一石掀起千层浪。实际上从V2模型开始其就已经找到了性价比大法,由于模型结构层面的突破性创新,使得其将模型成本大大降低,也被业内戏称为AI届拼多多。这之后,围绕DeepSeek的讨论也真正引发了硅谷的恐慌,OpenAI迎来一个最强劲的对手。
紧随DeepSeek其后,大批的中国模型走上开源之路。
就拿迭代最快的通义Qwen 来说,其在全球社区的贡献十分活跃。凤凰网科技不完全统计发现,近三个月,阿里旗下通义千问(Qwen)开源模型经历了密集迭代,共发布 6 波重大更新,新增 55 个以上模型版本,覆盖基础模型、编程模型、向量模型及端侧优化模型。
今年WAIC,甚至有论调认为开源模型进入了中国时间,截至2025年8月,中国开源大模型生态蓬勃发展,除阿里通义(Qwen)外,还有多个影响力突出的开源模型团队,覆盖基础模型、多模态、编程、轻量化等方向。如Kimi的K2,刚刚也在海外引发了较大规模的讨论;智谱刚刚开源的GLM-4.5,原生支持Agent开发;以及腾讯旗下混元HunyuanWorld-1,是全球首个开源3D世界生成模型。除了这“开源四杰”,更别提还有大量垂直领域的开源模型,强势的中国对手们,正在编程、数学、多语言等领域逼近甚至超越 OpenAI 的闭源模型。
这种爆发式的发展很难不触动OpenAI的神经,以及硅谷的神经。
颇为有意思的是,曾经主张开源策略的Meta,近期正在酝酿一些策略上的转向。有报道称,Meta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新任负责人Alexandr Wang已讨论放弃Meta的开源策略,转而开发闭源模型。
其与OpenAI的较量也在多个层面展开。据量子位报道,为了应对Meta的偷袭,奥特曼开始让员工保护好自己的名字。首席科学家出去接受访谈,都被要求禁止透露重要员工名字。想要打好接下来的AI之战,奥特曼必须紧握住手中重要的牌。只是OpenAI再度开源之后,这场战争又将走向何方?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凤凰网科技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凤凰网科技。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