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老年人+智能机器人”这个赛道的机会有多大?
WAIC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高度,在相对的积极的AI硬件市场环境中,消费机器人正在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中展现出其作为工具且“能动性”优于工具的特点。
小白智能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产品。
作者:周可
编辑:火狐狸
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小白智能机器人的展台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人们对于这款拥有“圆脑袋+智能屏”的产品非常感兴趣。
“今年的机器人市场人们看到比较多的是玩具,但是小白是一款针对老年人的机器人产品,我们做了很多适老化的产品设计,除了能够陪伴老人聊天,还可以帮助子女为老人提供一些服务”。面对络绎不绝前来询问产品的人,小白机器人团队负责人正在详细介绍着这款机器人的性能和产品理念。
正如这位负责人所提到的,2025年的智能硬件市场,最火爆的赛道是陪伴类机器人产品,而这其中,又以“儿童陪伴类机器人”尤为热门。没有选择热门的儿童消费市场,而是将机器人产品做成了一款老年人服务消费品,小白智能机器人背后有怎样的商业逻辑?
带着对这个赛道的关注和种种问题,新智独角兽与小白智能机器人团创始人贾学锋进行了对话,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资深专家,贾学锋本人有丰富的技术背景和经验,在他和团队创办的上海绘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小白智能机器人是其团队最为成功的产品之一。
那么,“老年人+智能机器人”这个赛道的机会有多大?用户痛点和市场需求的关键点又在何处?用智能机器人做老年人的生意这个商业模式又该如何跑通?
这些问题,贾学锋都在本次对话中与我们进行了详细探讨。
(以下内容为新智独角兽和贾学锋本人的对话,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由编辑整理)
新智独角兽:目前市场上AI 加玩具很多,大家都在讲情感和陪伴,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贾学锋:陪伴机器人产品确实很火爆,但我们也发现,市场上几乎90%的团队,在做陪伴机器人产品的时候,是先计划做出产品来卖一波,这类产品的开发成本不高,这一波产品卖完之后,这股潮流可能就过去了,甚至几个月之后,这款产品可能也没人用了。让玩具承载更多社会价值其实意义不大,而且199元的产品很难从商业化或成本角度嫁接更多价值。
新智独角兽: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切入养老赛道的?做了哪些尝试?
贾学锋:我们从去年年初开始切入这个市场,上海浦东是一个老龄化特点比较明显的地区,我们当时有机会接触到浦东区民政部门,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用AI技术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带着这个需求,我们先是上线了小程序,作为老年人的养老顾问,小程序可以帮老年人查询当地养老政策,同时接入一些上门做饭,上门洗澡等生活服务内容,这个小程序目前在浦东已经服务了120万老年人。
我们还做了“大眼睛,帮你看”等小应用,这主要解决的是老年人视力下降的痛点。这些产品形态都触达了一定比例的老年人。不过我们也承认,小程序这类产品,整体的人群触达能力有限,用户粘性在实现起来也存在一些压力,因此,我们决定入局机器人产品,做桌面版的智能陪伴机器人。在今年6月份的老博会上,我们的产品正式亮相,很多老年人也反馈,使用这款机器人比使用手机找信息要方便的多。
新智独角兽:为什么选择从上海切入市场?
贾学锋:一是因为我在上海读书、创业,我们的团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团队;第二个原因是,一线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智能产品在这些地区的落地条件更好;第三个原因在于,一线城市人民的购买力和居民教育水平较高,对科技产品接受度高;四是我们和浦东民政、上海市民政局有合作,新兴行业的试点工作通常先在一线城市开展,还有政策和资金支持,所以这类产品可能先从一二线城市起步。
新智独角兽:目前智能养老陪伴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如何?
贾学锋:在养老这个大市场,不会只有一家企业,养老市场未来可能发展为万亿级别的赛道,那竞争激烈也是必然的。但竞争激烈不意味着竞争对手多,不同团队对陪伴机器人的认知、对领域的沉淀和资源调度能力不同,在这个细分赛道上,关键的竞争对手可能就几家,有竞争是好事,在竞争过程中能提升我们的产品力和服务能力。不过,目前这个行业还远谈不上竞争,每家入局的企业都能切下一部分客户,比如有大公司想在广州做,而上海和广州的运营模式、产品需求不同,我们反而希望有更多理念一致的企业加入,共同培育市场。
新智独角兽:小白智能机器人产品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贾学锋:我们对这款产品的设计规划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小批量产品,通过用户招募做试用和反馈;第二阶段是生产200-300台,和浦东的政府、运营机构等展开一定规模的试点;第三阶段,我们计划明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
在前期的试点中我们发现,用户付费意愿强,产品以语音交互优先,用户每天的互动超过20次,内容包括生活琐事、记事、娱乐等。为了丰富用户体验,我们和抖音推进了战略合作,打通了视频接口,用户对此满意度提升,很多人对产品上市非常期待。满意度高,很多人期待上市后购买,目前测试周期约6-8 周,之后会收回机器。
新智独角兽:和抖音视频的战略合作是怎样的形式?
贾学锋:我们的机器人主打“主动式沟通”,不像传统音箱需要用户主动找话题。比如用户靠近时,机器人会主动问“徐阿姨,你昨天去医院检查得怎么样?”“明天下午老年社区有活动,要不要参加?”,通过语音、灯光、屏幕动作、视频等多模态沟通丰富交互。聊天时,若语音回答不够,机器人会调用抖音上的相关视频,比如用户说脖子痛,机器人先聊天关心,再推荐抖音上的锻炼视频,让整个沟通过程更丰富。
新智独角兽:产品试点过程中,用户反馈的需求和产品待改进方向有哪些?
贾学锋:用户反馈不是看重功能堆砌,而是陪伴感。最受欢迎的是主动说话功能,不用用户主动找话题;其次是希望机器记住自己说过的事,让聊天更有相关性;还有一些老年人客户希望我们的机器人能连接生活服务,解决他们腿脚不便带来的实际问题。针对客户这些需求,我们将小白机器人的功能分为主动式陪伴(无地域要求)和生活便捷服务(需要本地服务团队),和政府合作也是因为政府在养老一站式平台有资源,但缺乏触发入口,我们的产品恰恰弥补了这一需求点,同时我们了解到,老年人的子女也很认可我们这些功能,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帮助老人切实的解决生活琐事和问题,因此他们愿意为此付费。
新智独角兽:我们的产品的定位是平台型产品吗?
贾学锋:是的,未来一定是平台型产品。但我们的产品目前刚刚推出,在功能上,我们更关注机器人能否让父母愿意交流,避免买回去落灰,让大家形成“有事找机器” 的认知,之后平台生态建设会很重要。
新智独角兽:产品的商业化模式是什么?
贾学锋:目前我们的产品还未进行大规模的公开售卖,我们规划的商业化模式有三种:一是售卖硬件,按台定价;二是硬件象征性收费,主要通过每年的订阅费盈利;三是平台的数据增值服务,比如规模化后推送防诈视频等,这种模式比发短信价值高,还能通过链接第三方获得费用。
新智独角兽:你们和政府合作有什么资源优势?
贾学锋:我们从去年开始参与政府发起的项目,已经超预期完成,我们算是赶上了银发经济的发展元年,也顺应了国家的政策趋势,得到政府支持背书,我们希望通过创新产品来解决养老问题。此外,政府倡导“9073 计划”(90%居家养老、7%机构养老、3%养老院养老),我们的机器人契合居家养老趋势,能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在产品推广过程中,我们和浦东浦老惠等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也能够能快速调动社区相关机构,缩短我们的产品与用户的距离,降低搭建C端运营团队的成本。
新智独角兽:除了政府渠道,团队在C端市场的渗透哪些规划和设计?
贾学锋:目前产品在处在早期试用阶段,并未正式面向C端市场,我们渗透C端市场的重点也不在于争取市场份额,我们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老年人能否用得起这款产品;第二,他们用起来这款产品之后,会带来哪些价值,产生的粘性如何。比如在上海浦东有120万老年人,全上海有580万老年人,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进入50万个家庭实现10%的渗透率,这就是很大的市场。因此,面对C端市场,我们会围绕“能否用得起来”和“产生的实际价值”来推进,未来我们的产品营销也会从这个点入手。
新智独角兽:分析一下目前小白智能机器人产品的优势和短板?
贾学锋:我们认为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三个层面:第一是主动沟通的能力,正如我们所提到的,这款产品是中国第一款具备主动沟通能力的机器人,其背后有AI模型和算法的支持,能扫描并生成合适的话题,在恰当时机触发聊天,避免人找机器聊天的困境。第二点是个性化的互动能力,每个家庭对于智能机器人“养成”的样子是不同的,机器人会记录用户的兴趣爱好,生活琐事等等,在聊天时做到个性化,从产品形态来看,我们的机器左边是屏幕,右边是有带眼睛的情绪传递装置,机器人的动作会根据话题和用户情绪动态生成,传递情绪价值。第三点就是提供生活便捷服务的支持,比如链接陪诊,家政等生活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等。
关于产品短板,其实目前来讲,我们认为整个的硬件赛道、市场、营销等方面没有短板,短板在我们产品本身:首先我们缺乏研究心理关系的专家,我们需要把“关系成长”产品化,让用户通过沟通互动逐渐觉得机器理解自己,建立陪伴关系,这个问题目前我们一直在推进解决。其次是我们对于老年群体的业务理解和产品设计能力需加强,比如年轻人觉得机器反应慢,但老年人接受速度慢,我们的机器人就需要将语速放慢80%,我们这样一个40多岁的人员组成的团队难以完全模拟60岁以上人群的状态。
新智独角兽:在关系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强化产品功能来积累用户数据吗?
贾学锋:是的,但很多团队认为要提供强大的模型,让用户一用就觉得机器聪明,我们认为这不对。真正的产品需要有成长过程,技术虽已具备,但面对陌生人时,机器应像人一样逐步熟悉,比如刚开始说“不太了解你,能说说你有几个孩子吗?”,通过用户输入的信息慢慢 “成长”,而不是内置好所有功能直接展现。
新智独角兽:会考虑关系成长过程中的用户流失问题吗?
贾学锋:会考虑,任何机器都可能有用户流失。比如用户多次沟通后机器未理解,可能会觉得机器不聪明或用着费劲,但目前产品用户数量少,具体流失原因需等更大规模试点后才能确定。
新智独角兽:产品上下游的合作模式或推动智能化的渠道有哪些?
贾学锋:机器人是沟通交流的入口,有几种合作方向:
1.服务内容提供方:目前未做精品内容,后期会和内容合作方合作,让其在平台上提供内容,带来营销和引流。
2.服务提供方:比如陪诊师带父母看病,完成生活服务闭环。
3.社区服务机构:围绕小区的机构能提供15 分钟响应服务,工作人员已和老年人建立信任,未来会构建合作机制,比如让小区宝妈服务周边几个小区的老年人。
这些合作目前在规划中,预计明年大批量投放后,服务诉求增多时我们会推进落地。
新智独角兽:您和团队的构成情况是怎样的呢?
贾学锋:我本人在复旦读硕士期间就研究人工智能,至今有20多年了。毕业后在SAP中国研究院工作了8年,做底层机器学习平台,后来去了阿里巴巴和达观数据,围绕AI落地展开工作。我是计算机学会和人工智能学会的专家,还拿过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从算法做起,后来带团队做产品,经历了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大模型三个阶段,对AI 落地感触很深。
团队方面,我们的联合创始人赵福有十几年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经验,在用户体验、软件端交互模式等方面很资深;团队有的成员做了近20年硬件,拿过CES创新奖和红点奖;我们的业务资深专家姚建伟在养老行业做了20多年,他的履历涉及养老信息化建设和底层服务等。
我们的公司叫上海绘话智能,“绘”是描绘的绘,寓意未来人和机器的交互能像人与人之间对话一样自然流畅,我们是国家高新企业,2023年拿过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创业一等奖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创新项目优胜奖。
新智独角兽:团队如何度过的创业迷茫期?
贾学锋:我们从2024年切入这个行业,花了一年半时间,在今年6月11日之前,我们心里都是不踏实的,但是在6月份我们的产品落地之后,我们心里的确定性增强了,我们确定“市场在、自身能力也在”,虽然现在仍面临很多问题,但朝着目标努力就能克服。现在我们也接到了很多主动向我们靠拢的资源,这让我们确定自己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
新智独角兽:正如您所提到的,这个市场未来竞争会很激烈,那么您对于未来进入这个赛道的团队有什么经验愿意分享?
贾学锋:谈不上经验,是一些感受:
1.不要比功能多少,老年群体更在乎陪伴感受,通过AI和产品设计传递陪伴感比讲功能更有价值。
2.新技术会影响用户交互,在大模型驱动下,语音优先的产品,用户界面设计和传统APP不同,需要优先考虑老年群体的使用习惯,比如父母用微信聊天容易,但用微信支付或做服务很难。
3.陪伴关系是长期过程,需要用户不断反馈和迭代,从业者要有耐心,相互学习借鉴。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周可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新智独角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