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创投微信小程序
更聚焦的出海投融资平台
精准高效领先的融资对接服务
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

2025 上半年海外短剧内购收入 10.79 亿美元(+158%),下载 6.65 亿次(≈6 倍),但收入增速远低于流量增速,行业整体“烧钱买量”。

摘要

 

ReelShort 营收 27.56 亿元(+153%)却净亏 4651 万元;制作成本 2–3 年翻至 25–30 万美元/部,买量效率低于竞品,盈利模型被高成本击穿。

 
点众、听花岛、麦芽等相继指控 ReelShort 抄袭,2024 年短剧侵权纠纷同比增 170%,抄袭成本仅为原创的 30% 且成功率更高,“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明显。

 
美国诉讼平均 3–4 年,短剧生命周期仅数月;多数公司未在美登记版权,举证与赔偿难度大,导致维权流于形式。

 
用户增长放缓、内容同质化严重,10% 本土原创贡献 70% 收入;未来竞争将取决于“本地原创+IP生态+版权合规”,而非单纯翻译或买量。

 

中国微短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全球市场。紧凑的剧情、强烈的情节张力,让它迅速成为文化出海的新名片。然而,伴随热潮而来的,并不仅仅是机会。2025年上半年,头部平台ReelShort在营收大增的同时出现亏损,并深陷多起版权风波。这一系列事件揭示出行业在高速扩张中面临的隐忧:高成本、低效率、内容瓶颈与版权困境。

 

 

01 短剧“狂飙”,出海成流量密码

 

 

2025年上半年,海外短剧市场数据耀眼。内购收入总额达到10.7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累计下载量6.65亿次,接近去年同期的6倍。新增APP数量同样惊人,从年初的237款增至7月的343款,短短半年新增逾百款。广告投放量更是高达442.7万组,同比增长8.4倍。

 

这些数字勾勒出一个火热的赛道:玩家蜂拥,投入加码,下载暴涨。然而,收入增幅明显低于下载量增幅。换言之,流量主要依赖高额买量支撑,新玩家贡献了下载,却未能贡献足够的收入。市场整体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循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ReelShort的表现备受关注。中文在线财报显示,ReelShort运营主体枫叶互动上半年营收27.56亿元,同比增长153.5%,但净亏损4651.15万元。相比去年同期2293万元净利润,转盈为亏,幅度巨大。

 

Sensor Tower数据进一步显示,ReelShort上半年净流水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稳居第一。可见其市场地位依旧稳固,但盈利能力急剧恶化。高营收与亏损并存,折射出背后的成本困局。

 

广告买量是主要压力来源。上半年,ReelShort投放广告素材13.7万组,月均约2.3万组,在行业中排第7位,远低于DramaWave月均9万组。尽管如此,ReelShort仍拿下7764万次下载,位列第二。这说明它通过持续投放稳住流量,但效率低于部分竞品,付出更多却收效有限。

 

制作成本同样快速攀升。创始人贾毅透露,2022年在洛杉矶拍摄一部短剧成本约10万美元,而2025年已达25–30万美元。成本增长2–3倍,使得平台更依赖爆款。然而行业爆款率不足5%,而贾毅估算80%的新题材尝试可能失败。高投入加高风险,让盈利难度倍增。

 

图片

 

 

02 热钱涌动,却难挡亏损阴影

 

 

就在财报公布不久,ReelShort陷入版权争议。7月25日,点众科技与听花岛同时发声,指控其剧集“一比一抄袭”。点众科技称ReelShort的《Don’t miss me when I’m gone》与其作品《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高度相似,该剧播放量已超7000万。听花岛则指出,《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和《Mated to My Brother-in-Law Alpha》几乎完全照搬其原创剧。

 

麦芽短剧也在社交平台公开指控,称其爆款《My Mom Is An ACE Agent》被ReelShort抄袭。这些指控一度在行业引发强烈反响。

 

ReelShort创始人贾毅并未正面回应,仅表示要“学会应对多维度竞争”。点众科技称,沟通后仅有三部争议剧下架,其余仍在播放。听花岛更指责ReelShort推诿责任,甚至提出“流量分成补偿”。

 

事实上,短剧侵权已成普遍现象。数据显示,2024年微短剧侵权纠纷同比增长170%,头部平台涉案占比高达38%。原创短剧平均成本50–80万元,而抄袭成本仅15–24万元,节省超过70%。更关键的是,抄袭能把成功率从50%提高到80%,让不少平台趋之若鹜。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逻辑,使抄袭行为不断蔓延。原创者辛苦打磨的作品,往往被低成本复制并快速上线,抢占流量窗口。结果是,行业生态被侵蚀,原创动力被削弱。

 

图片

 

 

03 版权拉扯,行业隐忧浮出水面

 

 

对于被抄袭的公司来说,跨境维权极为艰难。在美国提起诉讼,首先需在侵权发生地起诉,光是申请临时禁令就可能耗费数周至数月。普通案件平均需3年,复杂案件甚至超过4年。而短剧生命周期往往只有几个月,等到判决下达,流量早已消散。

 

举证同样困难。国内短剧公司多数未在美国完成版权登记,必须证明自身损失或侵权方的违法所得。这对于体量有限的企业而言,几乎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即便最终胜诉,赔偿金额往往不足以覆盖漫长的诉讼成本。

 

点众科技和听花岛均表示将赴美提起诉讼,并已聘请当地律师事务所。但业内普遍认为,成功率和实际收益都有限。很多公司最终不得不接受妥协。

 

虽然中国版权协会已成立微短剧版权保护中心,并将短剧纳入“剑网2025”专项行动,但短剧的快节奏与跨境维权的慢节奏之间,依然存在天然矛盾。

 

图片

 

 

04 下一幕:拐点还是拯救?

 

 

高速扩张的同时,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2025年上半年,头部平台ReelShort、DramaBox、GoodShort和ShortMax合计占据近60%的收入份额。DramaBox凭借译制剧和高强度投放,单月下载量超过1亿次,收入高达1.2亿美元,紧追ReelShort。

 

新玩家也在突围。NetShort凭借爆款《CEO Wants My Little Rascal》跻身收入前五;DramaWave则依靠《订婚风暴》打开韩国市场,上半年收入5.83亿元,单月流水突破2000万美元。其广告素材投放量位列第一,显示出激进的扩张策略。

 

然而,用户增长已现瓶颈。数据显示,2025年Q2海外短剧收入增速下滑68%,主要因用户增长趋缓。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虽然90%的短剧为译制剧,但仅10%的本土原创贡献了超过七成收入。这意味着,真正能拉动用户和变现的,还是本土化和原创。

 

ReelShort也意识到这一点。自2023年起,它在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地组建本地团队,推出狼人、霸总等符合当地文化的作品。这种“在地造血”模式提升了用户黏性,但成本更高,风险更大。贾毅坦言,80%的新题材尝试可能失败,但一旦成功,能带来千万美元级别的回报。

 

与之相比,DramaBox等依靠译制剧扩张的平台,虽然速度快,但用户黏性和变现能力偏弱。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长期竞争力取决于本土化与IP生态建设,而不是抄袭或单纯翻译。

 

未来,短剧平台可能会演变为综合性娱乐平台,集短剧、综艺、互动内容于一体。行业需要走向规范化,版权保护必须成为共识。否则,持续的抄袭和诉讼,不仅会拖垮公司,还可能损害中国短剧整体的国际形象。

 

图片

 

短剧出海的确是文化产业的新机遇。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8亿美元。但ReelShort的亏损与版权争议提醒行业:增长不能以牺牲原创为代价。平台需要在本土化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行业需要构建版权保护机制。只有守住版权底线,短剧才能真正成为全球观众认可的文化符号,而非“官司出海”的负面标签。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张真实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张真实。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前往扬帆出海小程序完成个人认证
认证通过后即可申请入驻
扫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号:yfch01
扫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号:yfch01
APP
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扬帆出海APP
扬帆出海APP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关注扬帆出海
专注服务互联网出海!
出海人
社群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与16万+出海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