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能否打破《突袭:暗影传说》创下的2亿美元月流水神话?
作者丨汪酱
编辑丨菁鱼
今年4月的时候,沐瞳科技首曝了一款Team RPG新作《Watcher of Realms(境界守望者)》(下文简称《Watcher of Realms》),据悉,该产品在欧美和东南亚开启预约后预约量就已接近150万。7月12日,《Watcher of Realms》正式公测,截至8月,该产品双端累计月流水已突破7800万人民币(约1076万美元)。
这样的成绩对于沐瞳来说无疑十分出色,但更值得关注的是,Team RPG这个老牌RPG细分赛道,正在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Team RPG成最吸金子赛道
先来简单介绍下Team RPG这条赛道,Team RPG又称Squad RPG,在各类分析平台上,则被定义为“组队RPG”,按照玩法本质来看,Team RPG其实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回合制卡牌RPG,但相比传统的回合制游戏所带来的单机体验,Team RPG更趋向于团队作战,策略性更强,且大部分会融入MMO式的大地图探索。
举例来说,Team RPG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当属以色列游戏公司Plarium旗下的《RAID:Shadow Legends(突袭:暗影传说)》,这款产品西式幻想风味浓厚,写实的美术风格和主打西方奇幻的剧情,再加上副本、竞技场、公会等一系列玩法都十分契合欧美玩家喜好,曾创下2亿美元月流水的神话,上线三年至今,月流水仍能持续超过1亿美元。可以说,正是这款产品的常青表现,成为Team RPG欧美大潮流的火线。
Team RPG也为中国厂商进入欧美市场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契机。粗略统计,点点互动、莉莉丝、朝夕光年、英雄游戏、三七互娱、有爱互娱等均已加码Team RPG赛道,其中部分厂商凭借已上线的产品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如点点互动的《Awaken:Chaos Era》《War of Deities:Darkness Rises》《Among Gods》三款偏写实欧美卡通风+奇幻魔法题材Team RPG产品均已海外上线,其中《Awaken:Chaos Era》以收集养成英雄冒险为卖点,并在战斗系统中融入了JRPG典型的属性克制体系,曾获得月流水近3000万的成绩;
观莉莉丝,在《剑与远征》大获成功后,莉莉丝又推出了神话题材+美漫卡通风手游《众神派对》,相继横扫欧美日韩等游戏市场;
朝夕光年的《Dragonheir:Silent Gods》同样采用了写实画风,在Team RPG的基础上加入了SLG游戏中常见的沙盘地图,在战斗中则融入了战棋游戏的棋盘元素,并且添加了跑团游戏的设定(掷骰子、调整属性加点等),整体游戏体验更为重度和深度。
此外,有爱互娱的《代号:Dragon》、英雄游戏《Project W》和已上线、并在去年一段时间内有过亮眼表现的《Eternal Evolution》、三七互娱已在海外开启测试的美漫卡通风+科幻外星争霸题材《Lost Galaxy:Guardian》《Chrono Legacy》等等,这些或上线或正处于测试阶段的产品,从已曝光的内容丰富程度和越发精致的美术维度来看,一场Team RPG“恶战”难以避免。
因此,从入局时间角度来看,沐瞳科技进入Team RPG的时间节点已经处于Team RPG竞争逐渐白热化的阶段;但从Team RPG在全球的发展角度来看,沐瞳科技入局时间则刚刚好。
根据Sensor Tower发布的《2023年全球移动游戏市场展望》,除有着MMORPG传统的韩国和中国外,在美国和日本,组队RPG(Team RPG)位于全球RPG手游内购收入头部,特别在美国,组队RPG的内购收入占总收入的45%。
以主流T1市场的趋势为风向标,沐瞳科技的《Watcher of Realms》更具研究价值。
塔防+卡牌,Team RPG新解法
现在我们具体来看《Watcher of Realms》这款产品,《Watcher of Realms》同样选用了纯正的西方魔幻题材与写实画风,再加上次世代的画面表现,可以说几乎完全迎合了欧美地区主流Team RPG的偏好,堪称典型主打欧美市场的产品。
进入游戏,其内部的美术表现十分精致,游戏主界面集齐了“海、岩石、篝火、帐篷、商人”等元素,奇幻故事氛围浓厚,而围绕篝火,玩家通过抽卡或任务获得的角色席地而坐,对影夜谈,诸多细节方面的设计无形中增强了游戏沉浸感。并且由于《Watcher of Realms》超写实的风格,暗黑风味也格外浓厚。
从游戏设定来看,《Watcher of Realms》中拥有30多个种族和八大阵营的100多名英雄,定位上涵盖刺客、战士、法师、治疗等类型,这些英雄将组成一支强大的队伍,共同对抗怪物袭击。虽然尚未体验到所有角色,但就笔者目前解锁的几个角色来看,《Watcher of Realms》针对“次世代”这个关键词做了不少努力,纯3D建模、经费炸裂的技能和英雄进阶特效、能够360度旋转伸缩展示的精致的人物细节,令每个角色都经得起仔细考究(在游戏介绍中,沐瞳也特别强调了“采用顶级动作和面部捕捉技术”这一点),俯视角的战斗场面,也令玩家能够更为清晰地观察到角色和怪物的每帧特效。除此之外,流畅的游戏操作手感反馈也为其加分不少。
同样,得益于次世代的画面表现,《Watcher of Realms》中的多张战斗地图——沙漠、地牢、山脉、古老遗迹等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画面感染力。
玩法上,《Watcher of Realms》在常规的卡牌RPG框架之上融入了类《明日方舟》的塔防玩法,在战斗机制上加入了《明日方舟》中颇具特色的“阻挡”概念,即允许角色布置在道路上阻挡敌人进军路线。极大丰富了游戏策略性。具体来说,《Watcher of Realms》允许玩家建立两支5人小队,每次最多上阵5(小队)+1(支援)张英雄卡牌,且每上阵一位英雄都需要足够的点数,点数会随时间而逐渐增加,后续如果玩家想更换英雄位置,可以通过“下阵”来暂时撤掉卡牌,等待一段时间(60s)后则可以重新上阵。
在英雄部署阶段,玩家需要通过英雄的攻击范围来设置英雄攻击方向,这一步将极大影响玩家后续的策略安排。多说一句,如果是玩过《明日方舟》的玩家,那么对这一阶段的操作上手会更为迅速。
需要提及的是,《Watcher of Realms》中部署阶段和战斗同时进行,且只提供了一倍速和二倍速,没有设置“跳过”选项,因此玩家需要快速根据时局做出判断,及时上阵或重新安排英雄位置,并且还需要在英雄技能蓝条满后手动释放技能来发挥其最大作用。
作为一款Team RPG游戏,《Watcher of Realms》中的卡牌养成系统自然少不了。游戏中,每个角色都具备进阶、装备、觉醒、技能、神器等多条养成线路,这些养成模式理解难度不高,基本遵循了卡牌游戏的框架,比如角色升级到一定等级可以进阶加星,从而提升攻击、生命值等多项基础数值以及觉醒新技能等;觉醒则是通过消耗同角色卡牌来进行属性加成。
从产品角度总体来看,《Watcher of Realms》与其他竞品相比最大的特色有以下两点:
1.次世代的美术表现力和流畅的操作手感;
2.即时塔防玩法和机动性较强的战斗。
在战斗中,玩家不仅需要根据英雄定位(刺客、法师、医疗等)和攻击距离及时改变策略,同时还需要考虑地形、技能释放时机并及时调整英雄站位,多维度战中策略令《Watcher of Realms》比起其他同类Team RPG产品具有更强的耐玩性,这一玩法设定也已在《突袭:暗影传说》和《明日方舟》的长期市场表现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
而除产品本身具备的亮点之外,沐瞳针对《Watcher of Realms》而进行的买量宣发打法也起到了颇为有效的助力。
《Watcher of Realms》在买量方面采取了多维度打法,具体来说,自其4月开启预注册,《Watcher of Realms》便通过YouTube发布了官方预告片,在短短的32秒视频时长内,《Watcher of Realms》以次世代的画面质感为玩家展示了部分英雄角色和怪物,并透露了游戏的核心世界观。颇具暗黑风格的预告片令《Watcher of Realms》在7天内收获了近5万次观看,截至今日观看量已近150万次。
在5月初,《Watcher of Realms》开始小规模投放广告,主投地区TOP3为加拿大、英国、美国,可见该产品的宣传获客重心以欧美地区为主。在素材方面,多以剧情宣传片、展示部分角色形象进行预热,进入7月后,《Watcher of Realms》则加大了投放力度,每日广告投放数量均在300以上,在7月26日达到峰值,单日各渠道统计投放共1654条广告。
根据广大大,其投放渠道多为Google Ads、Facebook、Audience Network等传统平台,投放素材虽以视频为主(占比为60.15%),但图片素材投放力度也相对较高,占比达到36.96%,根据《Watcher of Realms》Facebook官方账号发布的内容多为英雄角色的攻略介绍以及各种新英雄推出信息等推测是由于该作英雄数量较多,因此图片相关素材占比较大。
不过,虽然其在Google Ads(Admob)上投放力度最大,但从展现估算来看,《Watcher of Realms》在YouTube上表现最佳,截至目前其素材在YouTube的展现估算已达到1700万。
投放策略上,《Watcher of Realms》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以次世代美术+技术力为要素,通过华丽的特效吸引用户,或以真人主播解说形式展示游戏核心的抽卡及塔防玩法,从而突出游戏的爽感,并拉近游戏与玩家的距离;
图源:广大大
另一方面,则特别针对男性玩家的偏好,轮番展示了大量游戏中女性角色相关素材,并一改游戏整体的暗黑风格,设置成了偏潮流杂志风,并且背景底色也均以粉色、蓝色为主。
综合来看,从5月到7月,《Watcher of Realms》的投放时间超过60天,并覆盖了整个产品预约期,在7月12日产品正式上线后,《Watcher of Realms》则再次加大了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投放力度,尤其美国一个国家的投放力度就已占到其他地区的3倍之多。此外,《Watcher of Realms》在东南亚地区的整体投放也占据了一定比例,推测是由于沐瞳王牌产品《Mobile Legends:Bang Bang》在东南亚的玩家基数大,因此沐瞳也想要通过《Watcher of Realms》巩固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并尝试该类产品是否在东南亚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
图源:广大大
从目前《Watcher of Realms》的榜单表现来看,虽然《Watcher of Realms》称不上特别突出,但其排名和营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新加坡、津巴布韦、白俄罗斯等地排名已从前几天的百名甚至百名开外爬升至50名内,从这一点出发,或许能够期待《Watcher of Realms》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
放眼全球,近两年随着海内外厂商纷纷加码,Team RPG新品质量也被大幅拉高,通过观察该赛道产品,“次世代”几乎已经成为了Team RPG的起跑线,而跑在前列的欧美厂商甚至已推出虚幻5引擎研发的产品(《King Arthur: Legends Rise》),反观中国厂商,也纷纷开始在玩法、画风差异化方面寻求突破,尝试以更多元化的要素挖掘Team RPG在全球多地区的可能性。在这种背景下,《Watcher of Realms》本身偏欧美用户审美的美术、剧情和设定,难免让人产生好奇——比如其如何打动除欧美地区外的游戏市场?
正如我们上面提及,根据广大大数据显示,《Watcher of Realms》在欧美市场表现十分突出,但相对来说,在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表现则较为平淡,上线一周累计下载量合计尚未超过1万次。显然,目前《Watcher of Realms》还尚未找到应对之法,而这或许也是未来《Watcher of Realms》进入其他海外地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此外,还需要提及的是,虽然中国厂商的Team RPG产品已经进入海外主流地区,但从长期市场表现来看,目前欧美地区的Team RPG赛道仍由EA(《Star Wars: Galaxy of Heroes》)、Scopely(《MARVEL Strike Force》)等欧美本土厂商及产品所主导,这意味着包括沐瞳在内的中国厂商想要在欧美实现稳定且长线的发展,不仅需要躲避来自四面八方的“围剿”,还要保证自身产品玩法能够具备持久的吸引力。
不过,现在还言之尚早,至少目前来看,Team RPG留给中国厂商们的想象空间仍然可观。对于紧握美术、营销、进化优势和自研能力等砝码的中国厂商和占据本土优势和技术实力的欧美厂商来说,这场围绕Team RPG展开的竞赛,最终鹿死谁手,仍待时间去验证。
·END·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 汪酱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扬帆出海。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