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考拉海购APP于2025年3月31日下架,但直到一个多月后才逐渐被媒体注意到。其在苹果App Store、华为应用商店等平台已搜索不到,官网无法打开,官方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
摘要
考拉海购的下架并非突然,其业务收缩早有迹象。2021年10月,考拉海购曾经历大裁撤,团队从400多人缩减到十几人,核心业务转向天猫的自营业务“猫享”。2022年下半年,考拉App官方运营基本停滞,其在抖音上的官方账号也停止更新。
考拉海购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天猫国际超越。2021年第3季度,天猫国际市场份额为37.4%,考拉海购为26.0%。其APP月活用户数也在下滑,2020年7月月活为742.3万,2021年9月下滑至644.08万,2024年12月在AppStore中国免费榜(购物)中仅排第58位。
考拉海购被阿里收购后,其业务与天猫国际高度重叠,商品和服务差异不大,导致用户留存率和消费频次难以提升。同时,作为独立APP,其推广成本高,流量导入效果不佳,与内置于淘宝APP的天猫国际相比,处于劣势。
跨境电商领域,垂类电商平台的发展面临挑战,考拉海购的下架引发了对独立海购业务前景的思考。虽然有观点认为其品类难以独立存在,但也有像山姆会员店这样的成功案例,凭借供应链、选品和品控能力获得成功,说明独立的海购业务并非没有生存空间。
对于一家大厂来说,一款APP的下线,可以多悄无声息?
在七麦数据上,考拉海购APP显示“已下架”,下架时间为2025年3月31日。过了一个多月,才开始有媒体陆续注意到。
图说:目前七麦数据上已搜索不到考拉海购
更多人熟悉的是它另一个名字“网易考拉”。它的前任老板丁磊曾对它充满信心,“买进口上考拉”的slogan背后,其在电视剧里、地铁站上的广告曾经铺天盖地。
2019年,“网易考拉”被网易卖给了阿里,改名“考拉海购”。6年后,考拉海购下架。
现在、在苹果App Store、华为应用商店等多个平台,已经搜索不到考拉海购,考拉海购的官网无法打开,官方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
01
一场迟早到来的“死亡”
考拉海购真实的下线时间或许更早。
业务还算接近考拉海购的刘洋,一度还不知道考拉海购已经下架了,他随后翻了翻内网的工作群,技术同事发出的信息是3月17号“应用下线”。相比于七麦数据上显示的下架时间,还要早半个月。
这时网络上就有考拉海购的忠实用户,到考拉海购的抖音官方账号上留言,“倒闭了吗,为啥APP搜不到东西了”,“下载不了了,海购还可以去哪里”。
刘洋对凤凰网财经表示,身边很多同事都是从考拉海购转岗而来,即便是曾在这一业务线工作过很久的老员工,之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下架的”。
图说:考拉海购官网已打不开
但大家对“考拉海购”迟早要到来的“死亡”似乎心知肚明。
同样是做跨境进口业务,考拉海购与业务群里的天猫国际,重叠度太高。
在2021年10月,考拉海购就经历了一次大裁撤。当时还是400多人的团队,缩减到十几人,“只剩下运营了”,刘洋回忆,当时领导认为考拉业务已经没有希望,将人员调整到手机天猫APP业务线。
这是考拉海购业务线发生剧烈收缩的阶段。
根据晚点报道,2021年10月,手机天猫事业部和考拉海购事业部合并成FC事业部。这时候FC的核心使命是“做自营”,即在天猫开大品牌的自营旗舰店。这之后考拉海购的资源开始转移,产品技术和部分运营转向手机天猫,行业线也投入更多到自营业务“猫享”。
到2022年下半年,考拉App就已经处于维持状态,官方运营基本停滞。抖音上,考拉海购官方账号发布的最新一条短视频时间为2022年8月26日。
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在2021年第3季度,天猫国际市场份额为37.4%,考拉海购为26.0%,天猫国际反超考拉海购,位列第一。
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7月,考拉海购APP月活为742.3万,到了2021年9月,考拉海购APP月活下滑至644.08万。
2022年后,考拉海购的产品数据只会更差。在网经社《2024年12月AppStore中国免费榜(购物)TOP100》里,考拉海购排在第58位,排在它前面的APP叫“红布林”、“洋码头”,是此前知名度远不及它的产品。
内部员工的变化也能撕开变迁的一角。冯果曾是考拉海购的老员工,他告诉凤凰网财经,之前一直在自家APP购买奶粉,到2023年,他发现天猫国际更便宜,于是就改用了天猫国际。
02
中产养不活考拉?
回溯网易考拉的辉煌时刻,很难不由得唏嘘。
2015年1月,网易考拉上线,跨境电商政策红利成为行业爆发的起点,海关总署等部门发布的跨境零售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发展契机。与此同时,网易生态的网易邮箱、新闻客户端等内部渠道,也让其省去了获客成本。
网易考拉以“自营直采”为核心模式,模式较重,但也让它一度获得了信任背书,确保供应链可控。这一策略也让它的自营商品占比,远超当时以第三方模式为主的天猫国际。
根据艾媒数据,2019年上半年,网易考拉以27.7%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已连续第10个季度蝉联,而天猫国际和京东国际,全球的份额分别为25.1%和13.3%。
随着考拉海购业务的收缩,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品类就注定了难以独立存在。
冯果回忆,当初考拉海购被收购后,集团组织了考拉的部分员工与大领导的会面,会场里不到30人,他是其中一位。在交流环节,冯果提了一个问题,大意是:现在很多海外的爆品,以国内的生成和复制能力,很快就有平替,在这种情况下,考拉海购未来的商品会不会竞争力下降?
领导认为这个问题不用担心,海外会有独特的新爆品,考拉要去发现这些产品。
那时大家似乎对网易考拉还有期许。不过在后来的工作经历里,冯果依旧见证了新爆品难出现的问题。
他介绍,考拉海购一开始能做起来,是直接吃下了代购业务的大头,“比如奶粉、纸尿裤、化妆品、保健品,这是海购起家的主力,但在这些主力产品后,一直很少有新东西出来”,冯果表示,海购本身的产品结构没能不断推新,大家购买的品类大都集中在上述四种,让这个业务的成长不足。
在2022年,进口母婴电商“蜜芽”关停,似乎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跨境进口电商一度被认为是阶段性产物,垂类电商平台太小,最终变成综合电商平台上的一块业务。
冯果一度也坚信这一观点,直到山姆的出现。靠供应链能力、选品能力及品控能力等,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大获成功,其提供的进口商品占其总量的相当一部分比重,正是它竞争力所在。这些优势都让山姆会员店成了沃尔玛在中国的摇钱树。
中产的购买力能养活山姆,“这也说明独立的海购商品,也不是没活路”,冯果表示。
03
考拉海购的困局
冯果提到,其实考拉海购从收购起到最后结束,一直定位尴尬。在网易时期,考拉海购是独立的海购业务,但被收购后,与天猫国际业务冲突,在商品和服务上都有较多重叠。
尽管接任的考拉海购CEO,即当时的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经理刘鹏曾公开表示,两个独立消费者品牌虽然商家会有互通,但存在差异。模式上,天猫以平台为主、自营为辅,而考拉则与之相反。
但事实上,“很多商品和价格两边都有,价格也没多大差异”,冯果表示。
产品差异不足够大,同时,考拉海购推广的成本比天猫国际还更高。
它们获得流量的方式,主要是市场推广,以及淘宝等导流。天猫国际业务本就内置于淘宝APP里,在这里引流,用户使用时无需跳转,而考拉海购则是一个独立的APP,跳转带来一层天然阻碍。
“如果将消费者从淘宝导入到考拉海购,是将消费者从一个高频消费场景,导入到一个低频消费场景,用户留存率、用户的消费频次都要考虑,也不是没这样导过,相关负责人不是拿不下淘宝和支付宝的流量,可惜就是导入后效果不好”,冯果表示。
而导入效果不好的原因,除了垂类APP消费场景更低频的问题,也回到了考拉海购和天猫国际差异不够大的问题源头。
根据晚点报道,2021年,有400余人的业务团队运营着每天不到100万人打开、年交易额不足30亿元的考拉海购。作为对比,同样做跨境进口业务的天猫国际2021年GMV为600多亿元。
“不仅要看利润,还要看利润的效率,明显天猫国际利润会高于考拉海购”,冯果表示。这一切因素,都决定了考拉海购的终局。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凤凰网财经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凤凰网财经。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