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Igor Babuschkin是DeepMind“AlphaStar之父”、OpenAI GPT-4核心作者之一,物理学博士出身,曾参与WaveNet、星际争霸AI等里程碑项目。
摘要
作为联合创始人兼工程负责人,120天内建成世界最大AI超算Colossus,主导Grok 1-4全系列迭代,使Grok 4成为对标GPT-5、Gemini 2.5的顶尖多模态模型。
离开xAI后创办风投基金 Babuschkin Ventures,专注AI安全研究与投资“推动人类进步”的AI初创公司。
发布长文回顾与马斯克并肩“凌晨4:20胜利”的燃情瞬间;xAI 12人创始团队已走3人,剩余9人中华人学者仍占1/5以上。
公开称“没有你,我们走不到今天”,凸显Igor在xAI不可替代的技术与领导力地位。
刚刚,xAI联创Igor Babuschkin官宣离职创业!
在xAI的最后一天,他用一篇长文回顾了2023年初见到埃隆的那天——
我们畅谈数小时,探讨AI的未来与无限可能。我们都认为,世界需要一家肩负着不同使命的新型AI公司。
两年的时间,他们做到了,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
不仅在120天极限打造出世界最大AI超算Colossus,还训出了比肩OpenAI、谷歌DeepMind多模态Grok 4。
如今,AI大牛Igor Babuschkin的离职,正式为xAI的旅程画上了句号。
接下来,他要创办一家风险投资公司Babuschkin Ventures,开启下一段新的旅程。
帖子下方,马斯克感激地表示,「如果没有你,我们也不会走到今天」。
另一位联创Toby Pohlen,则盘点了他们那些历历在目的难忘瞬间:
刚来第一天,就直接飞去奥斯汀;
为了搞出Grok-1,大家一起玩命冲刺;
一天之内,疯狂审核了整整一万五千份申请;
还有那个跟Kyle和Lilly一起在酒庄的周日,上线了Grok-1的开源网站和代码库……
「非常感谢你在2023年初的时候打电话邀请我上船,对此,我将永远心存感激。」
Igor Babuschkin本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在xAI期间参与了哪些核心贡献?
在创办xAI之前,Igor曾在谷歌DeepMind任高级研发工程师。
在职期间,他主导了AlphaStar项目,一款开发用于「星际争霸」的AI系统,通过强化学习训练,最终击败了人类选手,实现了Grandmaster级对战水平。
他还参与了WaveNet语音系统开发,显著提升了语音合成的自然度与质量。
在谷歌任职两年后,Igor加入了OpenAI,曾参与了GPT-4等ChatGPT背后核心技术的研发,随后又转战回到谷歌。
Igor在谷歌DeepMind和OpenAI的工作经历,让其具备了丰富的深度学习和架构设计的经验。
他本身还有物理学的强大背景,曾在Large Hadron Collider工作,后处于对大模型与AI热情转而投身这一领域。
根据个人信息资料显示,他曾获得了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
在xAI期间,Igor主导了孟菲斯超级计算集群——Colossus的构建,为Grok大规模训练提供了支撑。
此外,在模型方面,他还领导支持了Grok从初代到多版本迭代的研发,如今Grok 4已经成为能与Gemini 2.5、GPT-5叫板的顶尖模型。
Grok 4发布会上,老马曾预告,未来几个月上新计划。
接下来,xAI未来更多历史性发布,再次少了关键一员。
打造能够推动人类进步的AI,是我一生的梦想。
苏联解体后,我的父母为了给孩子们寻求更好的生活,离开了俄罗斯联邦。
作为移民,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但尽管历经艰辛,父母始终坚信人类价值观的无价:勇气、同理心,以及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孩提时代,我无比崇拜理查德·费曼和马克斯·普朗克这样的科学家,他们为理解宇宙而不断拓展物理学的边界。
作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一名粒子物理学博士生,我曾为能投身这一使命而激动不已。
然而,探寻新物理学的道路愈发艰难,对撞机越来越庞大,新发现却寥寥无几。
于是我开始思索,解开宇宙奥秘的关键,或许不是更大的对撞机,而是超级智能。
AI能否发展出统一的量子引力理论?AI能否证明黎曼猜想?
到2023年初,我已然确信,我们正接近创造超级智能的秘诀。
我预感到大势所趋:很快,AI的推理能力就将超越人类。但我们如何确保这项技术向善而行?
Elon多年来一直警示强大AI的风险。我和Elon意识到,我们对利用AI造福人类抱有共同的愿景。
因此,我们招募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工程师,启程创建了xAI。
xAI的初创时期充满挑战。
有人唱反调,说我们入局太晚,从零打造一家顶级AI公司是天方夜谭。但我们坚信,我们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从零到一需要大量的亲力亲为:
起初,我搭建了公司内部用来启动和管理训练任务的许多基础工具。
后来,我又负责起了公司的大部分工程项目,包括基础设施、产品和应用AI。
xAI的每个人都怀有极大的热忱。我们的团队呕心沥血,以惊人的速度建成了孟菲斯超级计算集群,并以史上最快的速度交付了前沿模型。
我从Elon身上学到了两条宝贵的经验:
第一,要勇于「撸起袖子」亲自动手解决技术难题;
第二,要有近乎疯狂的紧迫感。
xAI的执行速度快到离谱。
行业里的资深人士都说,在120天内建成孟菲斯超算集群绝无可能。但我们坚信,我们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我们的目标是尽快让训练设施在孟菲斯集群上全规模运行。
在120天期限将至时,我们被各种机器间的RDMA通信问题困扰。于是,Elon决定亲自飞往数据中心,我们紧随其后。
我们的基础设施团队半夜抵达孟菲斯,随即投入工作。
在逐行排查了数万行lspci输出后,我们终于定位到了一个错误的BIOS设置——这正是问题的根源。
Elon一直陪着我们工作到深夜。当训练任务最终成功运行时,埃隆在「凌晨4:20」发帖宣告了我们的胜利,引得我们放声大笑。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夜晚肾上腺素飙升的兴奋,以及那种我们所有人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情感纽带。当我们上床休息时,我们感觉自己正活在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我深爱着xAI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
我们的团队是如此特别——你们是我共事过最专注、最敬业的伙伴。能如此迅速地追赶至行业前沿,实属不易。
这一切都归功于每一位成员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团队精神。
感谢每一位与我并肩踏上这段征程的人。你们的贡献、时间与牺牲,都无比珍贵,我谨在此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会永远铭记我们一同奋斗到深夜、挑灯夜战的日日夜夜。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与牺牲。
今天,当我驱车离开时,感觉自己就像一位骄傲的家长,目送孩子奔赴大学后,缓缓驶离。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既有喜悦的泪水,也为公司的成长与成熟由衷喝彩。
在开启人生新篇章之际,我常常从父母为了给后代寻求更美好世界而移民的故事中获得鼓舞。
最近,我与未来生命研究所的创始人Max Tegmark共进晚餐。他给我看了他小儿子的照片,问我:「我们该如何安全地发展AI,才能确保我们的孩子能茁壮成长?」他的问题深深触动了我。
在我的职业生涯早期,我曾担任DeepMind Alphastar星际争霸智能体的技术负责人,亲眼见证了强化学习在Scaling后的强大力量。
随着前沿模型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和更广的任务范围上变得越来越具有「智能体」的特性,它们将拥有愈发强大的能力。而这,也使得研究和推动AI安全变得至关重要。
我希望继续我的使命,致力于创造对人类安全且有益的AI。
在此,我宣布成立Babuschkin Ventures,用以支持AI安全研究,并投资那些推动人类进步、解开宇宙之谜的AI及AI智能体系统的初创公司。
奇点将至,但人类的未来一片光明!
2023年7月13日,马斯克高调官宣xAI新公司成立,以探索宇宙本质为终极目标,打造一个能够理解宇宙的超级AI。
当时,公开主页显示,新公司的团队阵容超豪华。
不仅有谷歌DeepMind、微软老牌巨头的大牛,还拉来OpenAI顶尖实验的研究人员。
关键是,这批成员中,1/3比例都是华人。Igor Babuschkin本人排在了马斯克之后,足见其重要性。
去年,xAI联创Kyle Kosic离职后,重返OpenAI。今年5月,另一位联创Christian Szegedy离职后,加入了一家Morph Labs初创公司。
加上Igor,原始12人初创团队,如今剩下了9人,华人学者占比超1/5。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新智元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新智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