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Temu计划向美国本土卖家开放入驻,将与亚马逊发起一场“本土卖家争夺战“。
因为,本土卖家会更懂本土消费者,这是不可缺席的一个群体。
从长远来看,Temu不会满足于做一个“纯托管平台”。因为,“纯托管”本质上是一个超级大卖家。
一个超级大卖家的体量再大,依然是“个体户”,而不是生态型平台,那么,其想象空间就会有限。
比如,SHEIN的体量已经很大了,但它一直是一个“超级大卖家”,其估值受到了限制。为了在纽交所上市,并冲刺更高的市值,SHEIN开始了平台化——推出MarketPlace,让第三方卖家入驻,并经营自己的店铺。
同样地,Temu以“托管起家”,但不会满足于“托管”,它也终将迭代为一个生态型平台。
因此,Temu终于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计划向本土卖家开放入驻,以为未来真正的平台化作铺垫。
当然,这个“本土卖家”,可能依然还是“供货商”,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可以经营自己店铺的“卖家”。
但最终走向“平台化”,更加符合Temu的利益,这可能是其迈出的第一步。
2.吸引品牌卖家入驻,改变“廉价低质”的用户心智,突破“下沉市场”的桎梏:Temu的母公司拼多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艰难的路。
刚开始,通过“低价商品+社交裂变”的两招站稳了脚跟,稳稳地在下沉市场站住了脚跟,然而,拼多多从此被戴上了“低价+劣质”的魔咒,中产阶级(中等收入人群)对其不屑一顾。
随后,拼多多亮出大招,与品牌商家合作,并杀伐果断地推出“百亿补贴”。
在“百亿补贴”的强烈进攻之下,曾经不屑一顾的中产阶级动摇了,疯狂地在拼多多上购买iPhone、海尔洗衣机、格力空调。
久而久之,这些中产消费者也慢慢改变了心智认知,认为拼多多上面也可以买到价格实惠且有正品保证的品牌商品,并沉淀下来,形成了消费习惯。
Temu大概率会复制其母公司拼多多在国内的成功路径:先通过低价占领市场,构建一个超级庞大的流量入口,接着,挟流量入口以令天下供应商,保证商品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低价格,接着,把持更大的流量入口,再进行平台化,吸引一批品牌商入驻,并以“百亿补贴”狂轰滥炸,改变中等收入人群的心智认知,最终突破下沉市场的桎梏。
如果Temu一直走“全托管”的模式,坚持不做平台化,那么,有兴趣入驻的品牌商将会非常有限。
安克创新(Anker)作为品牌卖家入驻了SHEIN的平台(Marketplace),但迟迟未进入Temu的供应商系统。
这便是品牌商“排斥全托管,拥抱生态平台”的一个例子。
因此,Temu向美国本土卖家开放,虽然其时间表未定,但很可能是其走向平台化的第一步。
02
Temu要挖亚马逊的墙角?
目前,亚马逊占据了美国电商市场超过40%的份额。
亚马逊美国站的第三方卖家中,63%还是来自中国,而本土卖家仅占34.8%。(数据源:ECOMCREW)
当然,这34.8%的本土卖家,其相当一部分商品也来自中国工厂,包括直接供货和代工贴牌。
虽然如此,美国本土卖家依然有本土视角及“美国的本土基因”——包括设计、风格、功能等,而这些,是Temu非常看重的。
同时,34.8%是一个很大的体量,非常值得Temu去争取。这意味着Temu将与亚马逊发起一场“本土卖家争夺战“。
目前来看,Temu的体量虽然与亚马逊无法相提并论,但其攻势很猛,增长很快,已经引起了亚马逊的警觉。
今年以来,两者之间不断暗中较劲。
Temu的速度实在太快,在今年5月,Temu的日均销售额已经突破5000 万美元,且App下载量增速持续增长。
相比之下,亚马逊App数量在下降。
GWS数据显示,自2023年年初以来,亚马逊在英国市场的App用户数量流失超过100万人——2023年1月,每天约有930万购物者使用,此后这一数字下降至830万人。
我们无法确定,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有直接的关系。
然而,Temu确实亚马逊必须面对的一个对手。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亿观分析组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蓝海亿观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