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微软在官网发布了2025年6大AI预测,分别是:AI模型将变得更加强大和有用、AI Agents将彻底改变工作方式、AI伴侣将支持日常生活、AI资源的利用将更高效、测试与定制是开发AI的关键以及AI将加速科学研究突破。
雷鸟V3 AI拍摄眼镜外观与普通眼镜相似,重量轻,佩戴感接近粗边框眼镜;具备拍照、录像功能,虽然画质与手机有差距,但能满足一般用户需求;更重要的是其AI能力,可翻译多国语言、识别车辆、查看食物配料表等。
蚂蚁集团确立了“AI First”方针,积极布局AI前沿技术,包括大模型、知识图谱、运筹优化、图学习以及可信AI等领域,构建起自身的技术体系。
Meta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记忆层”(Memory layers)的创新研究,旨在解决传统Transformer架构预训练大模型在存储和查询数据时对算力需求随参数增加而指数级增长的问题。
2025年AI技术研发并未遇到瓶颈,反而以更快的速度进步,年初的Sora和O1等大模型激发了行业对AI大模型范式的新思考。
软银集团公司计划推出Izanagi AI处理器原型,目标是在2025年夏天上市,旨在挑战半导体市场领导者英伟达,特别是在处理通用人工智能(AGI)方面。
2024年大模型领域融资活跃,全市场AI及大模型相关项目共发生270起投融资事件,涉及项目公司217家,参与投资机构495家,融资金额达413.98亿元人民币。
字节跳动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种创新的量化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访问实际图像数据,仅依赖模型自身的自监督信号。
阿里云宣布本年度第三轮大模型降价,其中通义千问视觉理解模型全线降价超过80%,Qwen-VL-Plus降价81%,Qwen-VL-Max降价85%,创下行业内的新低价格。
Sam Altman宣布了2025年OpenAI将发布的一系列技术产品,包括AGI(通用人工智能)、智能体(Agents)、GPT-4o的升级版、改进的记忆存储和上下文窗口。
2024年,AI硬件成为新的产业风口,华强北商家迅速响应,AI翻译机、AI鼠标等产品成为新的人气商品。
英伟达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紧凑型计算机Jetson Thor,作为其下一个重大增长动力。
Grammarly宣布收购Coda后,将加大对生成式AI领域的投资,以增强用户体验。
尽管谷歌在2024年业绩出色,股价创纪录,市值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但CEO Sundar Pichai却向员工传达了强烈的危机感。
尽管全球经济下行,资本市场对AI领域的兴趣依然非常热情,特别是在生成式AI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