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这两款模型是“o系列”推理模型的最新成员,具备通过图像进行推理和自主调用多种工具的能力,被专家认为是人工智能能力的飞跃式提升。它们是OpenAI迄今发布的最智能、最强大的模型,能够自主组合使用ChatGPT内的工具,如网页搜索、Python分析、视觉推理和图像生成等,以更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
云鲸智能近日完成1亿美元融资,由腾讯与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联合领投,科幻基金、明势创投跟投,庚辛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旨在为具身智能产品的量产与上市筹备提供支撑,并已启动Pre-IPO阶段的相关工作。
智谱AI于4月14日在北京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智谱AI是第一家启动IPO上市流程的“大模型六小虎”,有望成为“AI大模型赛道第一股”。其正式辅导期第二阶段预计在2025年8月至10月,最快将在2025年底前提交IPO招股说明书。
全球最大财经媒体之一CNBC报道,OpenAI正在考虑进军社交网络平台,与马斯克的X(已被xAI收购)和扎克伯格的Meta展开竞争。该项目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AI情感陪伴“毛球”,创造极致拟人化性格。
OpenAI在凌晨1点的直播中发布了GPT-4.1、GPT-4.1 Mini和GPT-4.1 Nano三款模型,这些模型在多模态处理、代码能力、指令遵循和成本等方面实现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支持100万token上下文,对金融分析、小说写作、教育等领域帮助巨大。
国际上,科技巨头们为了争夺AI人才不惜重金,如谷歌AI部门首席科学家跳槽到OpenAI年薪涨至650万美元,微软“打包”挖走AI初创公司Inflection的CEO及技术团队等。
英伟达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成功不仅源于强大的技术,还在于一种独特的商业逻辑——专注于核心业务,避免分心。这种理念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推动其显著增长,使其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智元机器人在经历6轮A轮融资后挺进B轮,但更多人形机器人创企仍困在A轮融资阶段。松延动力是其中典型,自2023年9月成立后已完成5次融资,但仍未进入B轮。其创始人姜哲源表示,企业竞争主要集中在融资领域,融资跟不上就可能被淘汰。
谷歌在Google Cloud Next 25大会上开源了Agent开发套件(ADK),这是继OpenAI之后第二家大厂发布的标准化智能体SDK。ADK能极大简化开发复杂智能体的流程,从大模型选择、自动化流程编排、测试到应用部署可一站式完成,还支持双向音频、视频、MCP和最新的A2A协议。例如开发一个跨平台的语音客服智能体,可能只需100多行甚至更少的代码,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
日本生活舒适,竞争不如中国激烈,想要成为像软银集团孙正义那样的创业者年轻人较少,IT人才不足也是日本未能诞生类似DeepSeek企业的原因之一。
众擎机器人完成近2亿元Pre-A轮融资,由StoneVenture领投,国香资本、弘晖基金等老股东持续加码。国香资本通过安徽成唐数智创意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参与投资,该基金背后有安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合肥兴泰资本等国资系基金。这显示了安徽国资和合肥在机器人领域的持续加码。
字节跳动正在研发自家的AI智能眼镜,预计会集成类似自研模型“豆包”的AI功能。该项目从去年开始启动,公司已招聘了具备硬件设计经验的工程师参与开发。
OpenAI开源了专门用于智能体浏览器功能的测试基准——BrowseComp,旨在评估智能体在互联网环境中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技术与艺术碰撞,AI音乐创意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