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刚刚拍完毕业照,晏林英就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毕业礼物。
以下文章来源于电商报,作者电商报,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扬帆出海欢迎行业优质稿件投稿。
刚刚拍完毕业照,晏林英就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毕业礼物,自己创立的电商项目获得了“第七届全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的校区大奖。
今年24岁的晏林英是西南林业大学的毕业生,老家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宾川县。宾川县距离“苍山洱海”虽然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但与“网红气质”毫不沾边,反倒充满了浓浓的“土味”。
因地处金沙江的河谷地带,宾川县常年光照充足,气候干热,被称为“天然温室”,适宜种植咖啡和水果,尤其盛产大蒜,当地孕育出的紫皮蒜,皮薄瓣大,蒜香浓郁,是我国大蒜的重要产区之一。
晏林英此次的参赛项目就与大蒜有关。去年疫情期间,当地的大蒜一度滞销,宅在家里上网课的晏林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在拼多多上卖大蒜。最初的时候,每天顶多三五单,摸索出电商运营的窍门之后,店铺的订单持续飞涨,单日销量最高超过15吨,为当地很多农户的大蒜打开了销路。
▲毕业之前,晏林英(左四)创立的“大蒜电商”项目,拿下了“第七届全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的校区大奖。(摄影受访者提供)
返校之后,晏林英就带着自己的“大蒜项目”参加了比赛,就是这样一个土味项目,最终从“造飞机、造火箭”等科技项目扎堆的大赛中脱颖而出,拿下了西南林业大学校区的第三名。
获奖的当天下午,晏林英就从昆明赶回了宾川县的小乔甸村。今年以来,当地大蒜的电商行情持续走高,日均超过一万单,整个上半年的销售额更是突破了3000万元。这就导致团队的人手严重不足,晏林英不得不亲自上阵,打单打包,分拣发货,每天忙到抽不开身。
一
“十天卖了500多吨,电商的单量怎么会这么大!”今年春节期间,晏林英的店铺订单量一度暴涨至4万单,这也让父亲晏必军有点始料不及。
晏必军今年50多岁,在大蒜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最初只是替别人打工,干了5年多的代收,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着手成立了经销大蒜的农业合作社,转而为各地的客户供货,并把线下档口一度开到了广州、贵阳和昆明。
随着生意的盘子越来越大,晏必军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也有意把女儿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但女儿最初的心思显然不在农业上。
“每年大蒜上市的时候,爸爸都试图教我怎么分辨大蒜的品种,如何判断市场的行情,但其实都是假装在听,压根儿没放在心上。”晏林英说,大学时选了工商管理专业,本打算毕业后可以去大城市闯一闯,从来没想过要回来卖大蒜。
▲此前不久,晏林英刚刚引进了一条大蒜分拣流水线,单日可承载50吨的分拣任务。(摄影 李新民)
文章作者:电商报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电商报。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